為曹魏立下赫赫功勞,做了四朝元老的司馬懿真的有叛魏之心嗎?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要說三國中最喜歡拿出來津津樂道的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和司馬懿的老奸巨猾了,兩人不僅對手戲十足,就連對主公和國家的態度都不一樣,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世稱讚,而司馬家族以晉代魏成為了司馬懿功績簿上難以抹去的污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從不願屈尊出仕曹操,再到屢建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最終為托孤重臣,做了四朝元老的司馬懿真的有叛魏之心嗎?
一、裝病不折,奇策善謀
楚漢間,司馬氏先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司馬家族遂成為一方豪族。從高祖司馬鈞開始,司馬家代代身居朝廷要職,司馬懿之父司馬防還歷任洛陽令、京兆尹,「本諸生家,傳禮來久」。本來家族幾代人就是吃漢朝俸祿的,當見到曹操掌控東漢朝廷,司馬懿對其有所抗拒也是情理之中。司馬懿是「司馬八達」中名氣最高的,從他少年時期起就展現出了同年齡少有的遠大志向。在曹操還是司空時,就想征辟司馬懿,但司馬懿不願折節,只得裝作自己有風痺症。然而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當上丞相的曹操又想起了這個年輕俊才,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就是不太情願的情況下加入了曹魏集團。
雖然司馬懿入了曹操帳下,還擔任過曹操的秘書,但因為曹操這個人疑心重,認為司馬懿「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不敢重用,導致司馬懿人微言輕。好在曹丕與司馬懿私交甚密,與陳群、吳質、朱鑠並稱「四友」,曹丕的信任讓司馬懿對曹魏有了一些歸屬感,而且兩人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後來曹丕能夠成功擊敗更被父親所喜愛的曹植成為繼承人,司馬懿在其中的出力是最多的。眼見兒子喜歡,而且司馬懿勤於職守,曹操的態度也隨之轉變,對於司馬懿的建議開始有所採納,尤其是蜀漢大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威震華夏」,就連曹操也打算通過「搬家」避其鋒芒,還是司馬懿和蔣濟及時勸說,諫曰:「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在曹操去世後,朝野震盪,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獲得好評。
二、君臣無隙,政軍輔政
劉備與諸葛亮的推心置腹令後世稱讚,曹丕同司馬懿的君臣無隙又怎麼不令人羨慕?魏文帝黃初元年(220),親眼目睹了曹丕終結漢祚,登基為帝的司馬懿也被封賞拜爵,可能一起終結的還有司馬懿年少時心中對漢朝的忠誠。「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曹丕將國家大事悉數交給固辭不受的司馬懿;在大興舟師伐吳之時,曹丕也命司馬懿留守許都,兩人的關係好比劉邦和蕭何、曹操與荀彧,都是主公在前線親征,另一人在穩定後方的同時提供支持。對於司馬懿,曹丕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可惜這段君臣佳話僅僅維持了七年。
黃初七年(226),曹丕自知時日無多,於是遺詔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與司馬懿共為輔佐大臣,並對太子曹叡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曹叡確實了得,對幾位老臣信任有加的同時也不忘讓他們在外抵抗蜀吳,極大降低他們功高震主又手握兵權的影響。在此期間,司馬懿不僅擊退了孫權、諸葛瑾的來犯,還斬了蜀漢降將孟達,捉拿了專威弄權的申儀,打退了諸葛亮的北伐,就算被送來婦人的衣服作為羞辱也不出兵,讓其遺恨於五丈原。在遼東割據的公孫淵也是一大禍患,不僅叛亂了曹魏,還南通孫權,誘呼鮮卑,侵擾北方。在毌丘儉伐遼不克後,司馬懿二度出兵,將作亂的公孫淵等人一併斬殺,使得困擾曹魏數十年的遼東問題徹底解決。
三、權臣爭端,忠奸難辨
曹叡沒能撐多久就去世了,臨終前將太子曹芳交託給曹爽和司馬懿,命令二人共同輔助年僅八歲的少主。「初,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當時稱焉」,司馬懿老成持重,讓身為宗室的曹爽站在台前執政;曹爽謙虛謹慎,凡事皆與司馬懿商議,不敢專行。然而日久見人心,曹爽不滿意有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同自己分權,於是來了一出明升暗降,剝奪了司馬懿和其親信等人的兵權,讓自己的兄弟們掌握禁軍。然後曹爽又將之前魏明帝嫌棄為華而不實的小人一併用之,控制京城內外權柄。
眼見曹爽日益跋扈,司馬懿沒有和他針鋒相對,反而是再次裝病迴避。權傾朝野的曹爽不再把司馬懿放在眼裡,不像以前每每對政事進行報告詢問,就連司馬懿苦口婆心的勸告也沒放在心上,導致伐蜀之戰大敗。「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倒行逆施的曹爽與其親信並沒有意料到災禍將至。原來,雖然詐病臥床,但司馬懿還是夥同一干大臣在暗中密謀除掉這個胡作非為的宗親,並且成功發動政變,將其以謀反的罪名殺害,平定了內亂。然而就算固辭不受丞相之位、九錫之禮,司馬懿也還是受到司空王凌的妒忌,王凌打算廢掉曹芳,改立楚王曹彪,但事情敗露,司馬懿將之殺死,並趁機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置於鄴,命有司監察,不得交關」。嘉平三年(251),司馬懿病故,以位高爵顯列為第一,配享魏太祖廟中。
觀司馬懿所作所為,並非有明確的反魏之心,而是一直恪盡職守,屢次提出了對魏有益的策略。身為宗室的曹爽獨斷專橫,但司馬懿從一開始也沒有和他激烈爭權,在曹爽因為好大喜功而伐蜀時,司馬懿仍然進行勸阻,並對被圍困在峽谷中的大軍憂心忡忡。在曹爽被誅,司馬懿的聲望如日中天時,司馬懿不但沒有任何叛逆跡象,反而是曾經和曹爽狼狽為奸的司空王凌起兵造反,被司馬懿平定。可見司馬懿並沒有明確的叛魏之心,而是「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