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司馬懿作為曹操手下的謀士參謀,為曹操出了很多妙計,讓曹操可以屢次獲勝,也可以躲避劫難,因此人們一致認為其實司馬懿在曹操心中應該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也應該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可是曹操後來卻和司馬懿反目成仇,這讓世人感到非常的不解。
而很多人都認為,其實兩人之所以會反目,主要原因在於司馬懿,司馬懿這個人雖然平時表現的非常忠心,卻是一位攻於心計的人,他將自己的野心埋於心中,隨著他野心慾望的擴張,也最終導致他和曹操走到了盡頭,但其實曹操和司馬懿反目的真正原因並非如此。
曹操和司馬懿兩人開始合作是從公元208年開始的,這個時候曹操擔任丞相一職,他後來將司馬懿據為己有,成為自己手下謀士參謀。而在公元219年,這個時候正值蜀國吳國聯盟破裂之時,而後孫權和劉備之間展開了廝殺,曹操在此時是非常高興的,也希望借此機會趁火打劫。正巧這個時候孫權開始投奔自己,於是曹操在司馬懿的提議下接納了孫權,而後來也證明司馬懿的這個提議是正確的。
曹操後來被晉封為魏王,而司馬懿作為他的手下一直對他忠心耿耿,一次關羽進攻樊城戰事非常緊張,曹操不知道應該怎麼抵擋光羽的進攻,曹操甚至希望可以遷都來躲避關羽,這個時候司馬懿馬上站出來為曹操出謀劃策,司馬懿並不同意曹操遷都,在司馬懿看來,一旦遷都,那麼就會滋長敵方的士氣,遷都也會讓百姓們感到不安,對於政權的穩定非常的不利。
司馬懿還說,如果可以阻擋關羽進攻,那麼硬碰硬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截斷關羽的後路。後來曹操左思右想採納了司馬懿的這個提議,孫權也在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孫權委派呂蒙去作戰,最終呂蒙將關羽俘獲,司馬懿的這個提議不僅解決了戰事緊張的難題,同時也將劉備和孫權的關係推向決裂的地步,而自己卻坐擁其成。
後來曹操的政權漸漸穩固了,曹操理所應當更加看重司馬懿,可是事實上,曹操卻在背地裡囑咐曹丕,要提防司馬懿。司馬懿這個人的心思縝密,他怎麼可能沒有察覺曹操的這個意圖,而此時的司馬懿為了自保也漸漸收斂了自己的鋒芒,司馬懿也感到非常心寒。所以導致司馬懿和曹操決裂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司馬懿野心太大,而讓曹操深受威脅,而是曹操的忘恩負義和小人之心最終將兩人的關係推向了反目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