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最後勝利,為何評價上比曹操差了那麼多?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最後勝利,為何評價上比曹操差了那麼多?

曹操和司馬懿區別可大了,曹操是生逢亂世,大丈夫當建不世之功,司馬懿是啥?在司馬懿奪權的時候,曹魏完全沒有像漢朝那樣走到無以為繼內外皆崩壞的地步,當時北方已經基本穩定了,以當時的形式和曹魏的國力,用不著他司馬懿,魏國統一天下都只是時間的問題。他所做的只是投機取巧的奪權,為了自己奪得權利而放棄底線,背信棄義,無視道德,兩面三刀,進行血腥的殺戮。他和曹操一樣狠,但曹操不管奸與不奸,都還是當得起一個雄字。司馬懿,你要說他是政治家吧,我也不能反駁,但他更準確來說不過是個陰謀家,曹操拋開文學造詣不談,格局就比他開闊,拿他和曹操相提並論還真是太瞧得起他了。

名分上來講,劉備和曹操的關係只能算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鎮,畢竟劉備本人是承認漢王朝還存在的,各朝各代藩鎮再強大還是需要中央政府名義上的封號,中央政府再不情願也得意思一下,但是劉備是自己給自己封的。有漢一代異姓王雖然少,但是真的有存在的,比如光武帝劉秀自己封的代王盧芳,所以曹操的魏王也不算太違背祖制,這不是劉備能自封的理由。倘若劉備不承認那個傀儡中央政府,他該自封的就是漢帝了,所以,名分上來講確實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鎮的關係,劉備這樣已經僭越禮制了。

其實真正的藩鎮時代中央政府也對藩鎮無能為力,談不上有實際管轄權。就像唐晚期,藩鎮之間相互攻伐、藩鎮首腦的替換都由不得中央政府一樣。至於我說他們屬於藩鎮關係是因為他們自己的認知體現出來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諸葛亮的出師表裡說,興復漢室,攘除奸凶,還於舊都。這就是蜀漢官方對自己的定位:我不是亂臣賊子,是你曹丕廢掉了漢室,我才不得不站出來接手,而且我還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那麼在那個漢室名義上還存在的時候,劉備也是承認漢室的,但是傀儡政府又不在他手上,他手上唯一一個有份量的可以當漢室繼承者的,所以劉備這邊其實沒有一個有效的話語權(劉備自己的宗室身份就算是真的也隔了那麼多代很難有說服力了)。所以這種情況下劉備只能算地方藩鎮,也是在這種話語權的逼迫下,劉備才跳過了漢庭的冊封,自己封王。

劉備當時的處境確實就這麼麻煩,劉備不同於孫權,劉備是有雄心壯志的人。孫權可以當烏龜,送質子,受封號,勸帝位,劉備卻因為自己舉的漢室旗號統統不能幹,不然天下士人誰還信你。而且不得不考慮的是劉備大器晚成,取得成就的時候比曹操孫權都晚,曹操孫權可以不急,他卻不能不急。關於劉備血統問題,有兩種記載,一種是大眾記法,中山靖王之後,另一種是臨邑侯的後代,臨邑侯一般認為是劉秀兒子。這個離得更近。所以無論哪種說法,包括敵國史書,都承認劉備是漢室後裔的身份,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曹操受人詬病的事他殘忍好殺,屠城滅族,但他的文韜武略,文采沛然,一統北方,痛擊烏桓的那些功績從來沒人都否定過。曹操畢竟是「超世之才」,在當時他壓制士族提拔寒門是有進步性的,而司馬家則完全是反動的,司馬家掌握政權是歷史的倒退,再退上幾步就是奴隸制了。

對於李世民和朱棣,我看重的是他們對一個王朝的奠基作用,革除前朝積弊,開創一個王朝好局面才最重要的。而司馬氏,對漢末以來的社會問題沒有解決之法,反而愈加嚴重。晉朝初建就已經有了歷代王朝末年的跡象了。黃巢之亂農民起義是歷史浪潮中無法避免的,土地兼併問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都沒解決,鍋甩不到統治者身上。反倒是八王之亂把國力耗乾引得五胡亂華。鍋甩不到司馬懿身上但甩的到開國皇帝司馬炎身上,西晉王朝實際上也就這一個皇帝吧。五胡亂華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江南經濟的發展,這是好的一面,但是幾百年間北方戰亂不斷,百姓(不論夷華)流離失所,動盪不斷也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如果給那個時代選擇,他們肯定寧願選擇溫和的方式來完成民族融合,事實上東漢末年,大儒馬日磾改名和後來匈奴人改劉姓就可以看出民族融合的趨勢了。

小編認為:西蜀偏居一隅,以一州之力對抗天下其餘八州,縱有諸葛又如何?諸葛亮不過是盡人臣本分,給自己一個說法罷了。司馬懿人品罔論,才智還是一等一的,他知道諸葛亮的存在是他把握大魏軍政的最大砝碼,所以他龜縮不戰,心裡想的卻是「諸葛老弟,求你再多活幾年吧」。君臣之間,無所謂絕對的信任,誰信任誰也是有條件的,也會設置各種防範。但是皇帝信任重用司馬懿顯然是事實,如果文帝、明帝一心要把司馬懿擠壓到邊緣地位,甚至要殺掉司馬懿,司馬懿估計是反不了天的。司馬懿地位低於曹操是事實,這就好像,宇文氏統一北方;楊氏只是在北周的基礎上昇華,但是普遍歷史的評論,都會把楊堅捧得非常高。這種差別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司馬氏建立西晉,拉開了中國大分裂的序幕;而楊氏建立隋朝,拉開了中國從大分裂進入大統一的序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