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要等夏侯惇去世之後才北伐?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為什麼要等夏侯惇去世之後才北伐?原因是什麼

每當一提起諸葛亮總會想起電視裡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諸葛亮初出茅廬前,曾就天下形勢,結合劉備匡復漢室之志,定策三分天下,立足荊州,跨圖益州,東聯孫吳,北拒曹魏,待天下有變,荊,益二路出兵北上,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劉備歎服,乃拜請出山。目標既有,方針路線確定。赤壁之戰後,劉備謀得荊州三郡,後又圖得益州,進而奪取漢中,諸葛亮之初期謀劃,大體完成。

按照規劃,接下來就靜待「天下有變」了!且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征的時局變化——己方陣營,蜀國初立,關羽大意失荊州,命喪麥城。劉備挾怒興師伐吳,兵敗夷陵,悍將張飛,黃忠相繼身亡,劉備敗光家底隻身逃回白帝城,鬱鬱而終,托孤諸葛亮。諸葛亮花了數年時間發展經濟,平定南中,穩定了蜀漢後方,總算恢復了些許元氣,在益州站穩了腳跟。曹方陣營——一代梟雄曹操已死,曹丕已亡,諸多大將也相繼去世,如盲目侯夏侯惇,止啼神藥張遼、曹仁等人,餘下的宿將中,似乎只有張郃、曹真等人可以一戰。

這裡獨說夏侯惇,少年殺辱其師者,以烈氣聞名。《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其描繪成勇武少謀之人,其拔矢啖睛之勇可與關羽刮骨療傷相並。演義中夏侯惇三番五次找關羽單挑,都能全身而退,比之無數偃月刀下冤魂,可謂不易。然正史中,夏侯惇與這種形象大相逕庭,

夏侯惇是最早響應曹操起事,可謂曹魏集團及軍隊的主要創始人,一般情況下,都是曹操主外征戰,夏侯惇主內鎮守。《三國誌.夏侯惇傳》「夏侯惇為陳留太守,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進能戰場拚殺,退能農業建設,妥妥的一儒將形象。作為曹操之下的二號人物,曹操放心把後背交給他。

除忠心外與夏侯惇能統領全局的大局觀也大有關係,其鎮守後方屯兵納糧,施以政治清明,為曹操建立魏國立下不世之功,由是「君惇常與同載,特見尋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可見其得曹操之器重。由是夏侯惇官拜大將軍,為魏軍總司令。這種曹魏元勳之死,必是朝野震動,軍權交替,軍心不穩,諸葛亮待得「天下之變」,修復蜀吳關係,決定北伐出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