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魏延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魏延到底有沒有謀反之心,這是很多人充滿疑問的地方,在正史裡面魏延根本就沒有叛變的打算,為什麼到了演義裡面就成了叛徒呢?這裡有個猜想就是羅貫中又想神話諸葛亮的計謀,所以只能委屈魏延了,諸葛亮看出魏延有反骨所以就說他會叛變,其實理由也挺荒謬的。也是讓一生忠誠的魏延形象全無,這點上大家還是要弄清楚真相為好。
三國的歷史,是中國人最愛談的話題之一。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誌》,閱讀者、研究者眾多。當然,三國演義由於更通俗、更有故事性獲得了更多人的喜歡。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將軍,演義中一出道便被諸葛亮污為頭生反骨,是個叛徒的材料,但他一生隨劉備南征北戰,並深受劉備重用,乃至超過義弟張飛,從未起過叛變之心。及至到最後,他也沒有北降曹操,東降孫吳,卻被馬岱殺死,還被夷了三族,成為三國時期千古第一大冤案,他就是蜀漢大將魏延。
那麼「諸葛亮死前安排,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殺魏延」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為什麼諸葛亮死後一定要殺魏延?是如何殺的?
魏延,字文長,河南桐柏人。盤古開天地,「血為淮瀆」,魏延便是「中國盤古之鄉」誕生的英雄,身體裡流淌著戰天斗地的血液。說魏延頭生反骨,是羅貫中演義中言,史無記載,而且,諸葛亮說其頭生反骨,恰恰這「反骨」表現的,正是魏延對劉備的忠誠。諸葛亮為什麼說魏延頭生反骨呢,因為魏延辦過兩件事。
在劉備奪取長沙四郡,其間有個插曲,就是關於魏延。看書中交代: 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玄德驚問孔明曰:「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
魏延斬韓玄獻關與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初見魏延就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不如先斬之,以除後患,後來被劉備攔了下來;日後,魏延平步青雲,當上了漢中太守;劉備駕崩之後,隨諸葛亮北伐,兵出子午谷之謀略過於冒險,被諸葛亮否決;對戰王雙,諸葛亮目視魏延,魏延默然無語;諸葛七星續命,被魏延不小心踏滅;諸葛亮死前囑咐身邊人,魏延必反,並已經留下了後手;之後就是經典的「誰敢殺吾」,馬岱手起刀落,斬魏延於馬下。
劉備在遷都成都,定漢中太守一職時,大家都認為論資排輩,這一頭銜應該歸屬張飛 ,畢竟張飛的聲望軍功以及與劉備的鐵桿關係擺在那裡,結果,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魏延,致「一軍皆驚」。
作為兩朝重臣,魏延一片忠心,一身本事,他的伐魏決心,至始至終是堅定不移的。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後,魏延卻不肯全軍退回,還是執意北伐,可見他的意志之堅。他是諸葛亮身後最合適的繼位人,假如諸葛亮死後將兵權交給他,或許總不會像蔣琬、費褘、姜維那般因循守舊,患得患失,乃至於徒耗無數人力物力勞師遠征,最終還是落得個徒勞無功的悲催結局。所以魏延之死,對於蜀漢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不論於公於私來說,他的冤死都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歷史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