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劉備認為馬謖不堪大用,諸葛亮為什麼還重用他呢?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馬謖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在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時候,任用他為參軍。不過,在公元228年,馬謖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也有說法馬謖是在獄中病逝)。對於諸葛亮北伐來說,馬謖的失誤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值得注意的是,在劉備生前,已經告訴諸葛亮馬謖這個人不堪大用,諸葛亮為什麼還重用他呢?
首先,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在夷陵之戰後,蜀漢不僅沒有能為關羽報仇,而且損兵折將。在此背景下,劉備白帝城托孤時,告誡孔明:」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君其察之「。按照劉備的意思,馬謖可以類比為紙上談兵的趙括,不能讓他去領兵作戰。但是,就蜀漢丞相諸葛亮,似乎沒有看出來馬謖是這樣的人,或者諸葛亮也知道馬謖言過其實,但是,從最終的情況來看,孔明依然重用了馬謖,這是為什麼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不聽劉備的勸誡去重用馬謖,很可能有個人情感上的因素。對於千古名相諸葛亮,雖然是一個接近完美的人,但是,任何人的決定都無法脫離主觀因素的影響。對於諸葛亮和馬謖來說,雖然不是父子,卻是情同父子。馬謖的兄長馬良與諸葛亮稱兄道弟,早已經是生死兄弟。馬謖臨死之前給諸葛亮的書信中寫道:「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雖然諸葛亮辦事一向公正,但是,在重用馬謖上,諸葛亮也不能做到完全的理性。
再者,諸葛亮給予馬謖非常大的信任和重用,也是因為馬謖確實是一個人才。根據陳壽在《三國誌》中的記載,南征孟獲時,馬謖提出「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成功平定孟獲。隨諸葛亮北伐期間,馬謖又獻反間計,針對魏國司馬懿這位重臣進行反間計。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三國中後期,馬謖無疑是一位一流的謀士參謀。但是,對於諸葛亮來說,在任用馬謖上卻選擇了他不擅長的一面,也即讓他領兵去鎮守街亭。換而言之,馬謖是一個謀士參謀之才,而諸葛亮在北伐中原時沒有合理地使用。
最後,對於諸葛亮來說,之所以沒有聽從劉備的勸誡,也跟蜀漢人才凋零的現狀存在直接的關係。在夷陵之戰之前,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蜀漢人才受到了嚴重的損失。而在夷陵之戰後,張飛等將領又相繼離去,加重了蜀漢人才匱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即使馬謖這個人存在「言過其實」的一面,但是,因為北伐中原正是用人之際,諸葛亮自然需要帶在身邊,從而讓馬謖發揮自己的重用。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諸葛亮或許是沒有真正認識到馬謖的優點和缺點,也即任用馬謖去鎮守街亭顯然是在暴露馬謖的缺點,最終讓第一次北伐曹魏以失敗而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