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中原王朝內亂紛爭一片 沒有遭到遊牧民族的伺機侵入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亂世中原王朝內亂紛爭一片 沒有遭到遊牧民族的伺機侵入呢

三國亂世為什麼外族入侵,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讀過中國通史的人都知道西晉末年發生的「永嘉之亂」,那是一次中原王朝的滅頂之災。剛剛完成統一的西晉王朝遭到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最終丟失了長安洛陽二京,在江南建立了偏安一隅的政權。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在這之前的三國亂世,中原王朝內亂紛爭一片,卻沒有遭到遊牧民族的伺機侵入呢?

永嘉之亂

強漢的遺風

漢末三國時期的中國雖然是分裂狀態,但同時也是一個繼承了漢代軍事傳統的朝代,甚至在軍事動員上更勝漢代一籌。終漢一代,政府基本實行徵兵制,漢代的平民需要在邊疆與地方各服役一年,而政府的常備軍事力量則主要是北軍(以及後來戍守京城的南軍),每次的軍事行動基本上都是以常備軍為主力再輔以一定數量的地方徵兵,所以每次出動的軍事力量並不大。

黃巾起義之後,政府為了鎮壓內亂,放開地方禁令允許私募兵力,這也打開了地方兵力的閥門,如曹操、袁紹、公孫瓚之輩則可以放開手腳大肆招攬地方的軍事人才,發展私兵、募兵、世兵甚至是大規模招撫叛軍(如青州兵、黑山軍)。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這種兵員的迅速擴張再加上長時間軍事爭鬥的訓練,導致漢末三國時期的各軍閥勢力都不容小覷,從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到袁紹的先登死士,再到董卓、馬騰的西涼鐵騎,各軍閥都因為戰爭需要而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再加上漢代以來的尚武傳統,導致漢末三國時期外族入侵成功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馬超的西涼鐵騎

外族的停滯

而此時的匈奴還受控於曹操南匈奴五部的嚴格管理體系之下,曹魏政權對於匈奴的統治模式依舊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並且保留著征發匈奴各部質子的習俗,成功地對匈奴進行著管控。當時的羯人則更是蝸居在上黨郡的一隻小部族,不成氣候。

漢末的南匈奴單于庭

氐人與羌人,漢末三國時期則在關隴地區廣泛分佈,與漢族雜居,並且有一部分已經參加了漢末三國的混戰(如西涼軍中的羌人)。但是兩族的存在大部分還是依存於蜀漢與曹魏之間的夾縫地帶,利用政治的首鼠兩端爭取生存空間,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族群反抗力量。

再說我們最為熟悉的鮮卑人,雖然在東漢末年(160-180)建立了橫跨漠北的檀石槐聯盟,但是其部落聯盟的統治基礎相當薄弱,僅僅維持了兩代就分崩離析。三國時期的鮮卑人分裂為東部鮮卑(後來的宇文、慕容、段三部)、軻比能部、步度根、河西鮮卑等,分別居住在長城沿線,但是各部之間互相攻殺,不相統屬,分別接受魏國的封號,定期朝貢。魏國對其的監視也極其嚴密,如軻比能部在兼併周邊各部時就遭到了魏國刺客的暗殺,身死國滅。

西晉前期少數民族分佈圖

三國時期的中原各政權雖然是分裂狀態,但是潛藏著極大的戰鬥力和軍事潛力。隨後統一的西晉王朝正是自認為「太平盛世」,而自廢武功,「罷郡國兵」,徹底削弱了自己的戰爭能力和危患意識。而且,漢末三國的少數民族基本上處於相互分散的狀態,且被各王朝進行了嚴密的監控而不得伸展其異心。西晉王朝則是對各少數民族缺乏正確的管理措施,甚至在後來的八王之亂時引其入境參與內戰,才造成了「永嘉之亂」般嚴重的後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