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很多人都是大器晚成的,二十八歲的年紀,在古時候絕對算是高齡了,劉備在這個年紀的時候還沒有明確自己的方向呢,他是怎麼打算的呢?
劉備胸懷大志,可是都二十八歲了,還一點著落都沒有。看到朝廷在募兵,他會想自己去還是不去呢?去會怎麼樣,不去又如何?世道如此混亂,可為什麼不見有人出來重整乾坤呢?
一
東漢末年宦官弄權,爭鬥愈烈,皇位更替頻繁,朝政日益衰敗。地方豪強橫徵暴斂,加上連年天災,致使平民百姓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當時巨鹿郡有一人名叫張角,引導眾多貧苦百姓高舉義旗,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發起了其勢甚猛的黃巾起義。
二
幽州太守劉焉響應號召平叛,在城門外貼出了募兵的告示,引來許多人紛紛駐足觀看。其中,有三人氣宇不凡,一喚劉備,一喚關羽,一喚張飛。關羽見榜文不動聲色,劉備卻慨然長歎,張飛見狀,厲責其不為國出力,何故長歎,劉備不答,長歎一聲便走開了。
三
同樣是看募兵告示,劉、關、張三人的反應卻各不相同。其中覺得自己最了不起的就是張飛,他並不瞭解劉備,也不知道關羽,甚至連自己都看不懂,卻還洋洋得意地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看到劉備歎氣他就責備道:你歎氣又有何用?大丈夫當投軍報國才是。雖然他並沒有惡意,但是講出這樣魯莽的話,說難聽一點,就是因為他沒見過什麼世面,還比較單純幼稚,所以大家後來都叫他莽張飛。
四
關羽就不一樣了,當時他一個人流浪在外,家也回不去,前途一片渺茫,即使是想去投軍,也不知道人家會不會要,所以看完告示也沒有什麼表情。可見每個人的處境不同,對同一件事情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
五
而劉備就更不一樣了,他胸懷大志,可是都二十八歲了,還一點著落都沒有。看到朝廷在募兵,他會想自己去還是不去呢?去會怎麼樣,不去又如何?世道如此混亂,可為什麼不見有人出來重整乾坤呢?劉備有這樣的願望,可自己又無能為力,所以只好在那裡感慨歎息。三個人站在募兵告示前,心思各不相同。
六
《易經》 「九二,見龍在田 ,利見大人」。九二是指20到29歲這個階段,龍開始出現在大地上,並已經開始向世間遍灑它的德行了。我們已經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具備成就大事的才能,這時候是很容易遇見貴人的,所以平常說話要守信,平常做事要謹慎。 劉備,不要慌,不要失望,你的時代終將到來。這是一個殘酷的時代,也是一個精彩的時代。
七
劉備從大局著眼,即便成為揚名天下的英雄,仍能到後園種菜;請出諸葛亮後,仍能親自用犛牛尾結帽。關羽只想到自己,由於出身貧寒,殺人逃難江湖,所以才形成「善待卒伍而驕士大夫」的性格特點。張飛卻老要干預別人,說話心直口快。其實,張飛死得最沒有價值,他不是戰死疆場,不是馬革裹屍,而是死於自己的兩個末將之手,死於自己的暴虐性格。大家從他們現在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們三個人個性不同,未來的發展也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