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司馬昭滅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263年,曹魏實力派人物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和諸葛緒伐蜀。魏國近二十萬大軍如同泰山壓頂一般,很快就滅掉了蜀國。為啥一連幾十年都是蜀國主動發起進攻魏國被動防守,而司馬昭卻可以一戰定乾坤?因為當時蜀國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一、蜀漢政權危機四伏
蜀國賢相諸葛亮去世後,賢臣蔣琬、費褘相繼主持著蜀國的朝政大局。可是當蔣琬、費褘去世後,蜀主劉禪就因缺乏能臣輔佐而漸生驕奢之態!
尤其是劉禪為了控制成分複雜的朝廷,居然玩起了曾經把東漢朝堂搞得一團糟的「宦官干政」的把戲!
在劉禪的縱容下,宦官黃皓開始肆意干涉朝政,搞得君臣互相猜忌。
就連大將軍姜維為了避免被黃皓陷害,都不得不躲到沓中屯田。
此時,朝廷上已經乏人可用了。
此外,整個蜀國的人口也不過94萬。但是卻要供養十幾萬大軍,外加四萬多名大大小小的官吏。
蜀地狹小唯憑益州支撐,但卻因為連年用兵,早已是益州疲弊,人力、物力和財力幾近枯竭。
況且,蜀漢政權雖號稱延續大漢正朔,但實際上卻仍被益州本土派視為外來的偏安政權。
當然,「外來派」也自知「益州本土派」人心不服,故長期掌權壓制之。久之,益州派不僅不會對其忠心,反而會與其離心離德!
二、劉禪無路可走只能投降
再看外援。蜀國所能依賴的除了山川之險以外,便是與吳國的攻守同盟了。
司馬昭派兵討伐蜀國,蜀主劉禪倉惶向吳國求援,吳主遂派老將丁奉率兵支援,可怎奈遠水難滅近火!
由於魏軍行動迅速,而蜀國又崩潰得太快,不待吳國的救兵到來,蜀主劉禪便率領著太子、親王,和文武百官獻城投降了。
再看看蜀國還有沒有迴旋之地。南中之地恃遠難安,雖經諸葛武侯平定,但後來卻又屢生變亂。
蜀國不得不多次調兵平定大大小小的叛亂,不知耗費了多少人力和物力,才勉強維繫住局面!
所以只有益州安定,南中地區才不敢生異心。倘若劉禪真的拋棄成都南逃,南中各族也不可能擁戴他!
這正是明知魏軍即將兵臨漢中,但劉禪卻拒絕了霍戈將軍請求從南中回師救援的原因。
畢竟,劉禪不能不擔心南中再起變亂,使蜀國首尾難顧!或許劉禪根本就沒有料到,蜀國竟然會被魏國一舉滅亡。
然而,形勢變化莫測,如同迅雷不及掩耳。鄧艾成功的偷渡陰平小道,突然兵臨成都城外,方寸大亂的劉禪便只有獻城投降了!
可見,司馬昭也是在仔細判斷了蜀國面臨的形勢後才會下定滅蜀決心的!換言之,若非蜀漢國力疲弊,人力、物力和財力近於枯竭,而且蜀主慵暗縱容宦官亂政,導致蜀漢朝廷人心離亂,可能魏國想拿下漢中也非易事,更別提一舉攻入成都平原迫使劉禪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