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為什麼不敢稱帝,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等於是把曹氏宗親都處理乾淨了,為司馬家登基稱帝掃清了一切障礙。不過司馬懿礙於史書對他的記載還有後人對他的評價,並沒有把曹芳趕下台,自己稱帝,這點還是能讓人理解的。但是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都沒稱帝,這就究竟是為什麼呢?司馬師英年早逝,錯失了機會,不過司馬昭對於朝堂的掌控力一點不輸司馬師,為什麼他也沒敢改朝換代呢?當年曹氏上位也就用了兩代人,司馬家卻用了三代人。當時最有機會稱帝的就是司馬昭,他究竟有何顧慮。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連路人都知道他的想法,司馬昭卻在最後一步給了大家一個「驚喜」,這皇帝位連司馬昭都不敢輕易坐上去,難道是怕自己步了曹家的後塵。
司馬昭在位時,指揮了滅蜀之戰,蜀國滅亡後曹魏離一統天下只剩一步之遙。不過鍾會的叛變,讓曹魏內部又滋生出了一股反對司馬家的力量,司馬昭不得不先將這股勢力扼殺在搖籃裡,不然以後很有可能對他造成致命的威脅。司馬昭在滅蜀後的第二年被封晉王,形勢一片大好,但司馬昭可能還是沒當皇帝的命,265年司馬昭突然猝死,享年64歲,同年司馬炎登基稱帝。如果司馬昭能活到司馬懿那個歲數,這個皇帝他應該是當定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說,司馬昭當時的心裡負擔太重。因為司馬昭也是從東漢一直過渡到曹魏,他的晉王是魏國皇帝所封,如果他上位的話肯定就會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雖然整個魏國的歷史也不算太長,但還是有不少百姓對魏國存在感情,就和當年漢朝被滅一樣。司馬炎是子襲父爵,才當上晉王的,而且他對曹魏的感情也沒什麼深厚,所以從心裡負擔上來看要小了不少。由他來當這個皇帝可能更加合適。
還有就是,當時司馬昭只是滅了一個最弱的蜀國,能否拿下東吳才是一統天下的關鍵。司馬炎上位後,過了14年才發動滅吳之戰,可見想要在短時間內拿下東吳並非易事,司馬昭也根本活不了那麼長時間。如果不能完成全國統一,司馬昭的上位之路就始終存在一個硬傷,這也是他身為一個魏臣必須做到的事情。
因為以上的種種原因,導致司馬昭最後都沒能稱帝,只有把這個機會留給自己兒子司馬炎了。其實司馬家內部還算挺團結的,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和司馬昭並沒有發生內鬥。也正是因為這樣司馬家才能牢牢把控對朝廷的實際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