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說的東吳四大都督中,呂蒙一直被低估,而此人被高估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事實上,四人中真正擔任過大都督的,只有陸遜1人而已。不過,四人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曾是孫權集團實際上的軍事負責人。
普遍認為他們之間的排名應該是周、陸、呂、魯,但我們從如果戰略層面、戰術層面、內政外交層面進行分析後,或許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細節。
01 周瑜立國
對於孫吳的奠基作用,除了孫策,就是周瑜了。
(1 戰略方面:二分天下
與諸葛亮隆中對不同,周瑜的戰略規劃是逐漸清晰和明確的。
公元202年,周瑜向孫權給出的第一個戰略建議是,延攬人才、保持獨立,待時而動。
其中,拒絕納質於曹操這一點很重要,與程昱建議曹操拒絕納質於袁紹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受制於人,這是後來孫權能夠穩坐江東、建國稱帝等一切的基礎。
但此時,對於孫集團的發展之路,周瑜還沒有明確的思路,只是建議孫權多收人才,邊走邊看。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周瑜的戰略規劃逐漸成型,這就是著名的二分天下之計。
具體步驟是,第一步先取荊州;第二步以西取巴蜀漢中;第三步,與馬超結盟,偏師固守西線;主力集中於襄陽,與曹操對峙,緩圖北方。
這就是為什麼,周瑜在赤壁戰後苦戰一年也要拿下南郡。
但隨後,事情出現了變數,劉備佔據了荊南四郡。單以江陵為基地進軍巴蜀的話,補給線過長,而且容易被劉備掐斷補給線。
為解決這一問題,周瑜曾進言軟禁劉備以控制他的建議,但遭到孫權的拒絕。而後,周瑜準備忽略劉備,繼續走兩步,並得到了孫權的同意。
只不過,周瑜還沒來得及實現這一戰略,就病逝了。
關於這一戰略的前提條件,周瑜只說了曹操「憂在腹心」,無暇南顧,張魯劉璋相攻,卻忽略了紮在荊南四郡、對巴蜀早有想法的劉備,所以,實事求是的說,周瑜即使不死,這一戰略實現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不過好歹,這已經是東吳四英傑提出的最清晰的全盤戰略了。
(2 實戰方面:赤壁之戰、江陵之戰
周瑜的代表性戰役是赤壁之戰、江陵之戰。
可以說,這是東吳的立國之戰,沒有這兩戰,就沒有後來的東吳。這就是為什麼子彧說,周瑜立國。
赤壁之戰是周瑜的軍事傑作,堅決的自信、冷靜的對峙,隨後尋找契機後,果斷詐降、出擊,大敗曹軍。
雖然有些冒險,但整體上來說,周瑜在此戰中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也贏得了對手曹操、主公孫權、部下程普等將領的一致認可。
而赤壁之戰後,周瑜並沒有滿足於戰勝曹操的戰果,而是率軍趁勝追擊,與曹仁在南郡展開了為期一年多的江陵之戰。
第一階段,周瑜果斷分兵,在夷陵城下大破曹仁,提前截斷其歸路,追擊曹軍捕獲軍馬;
第二階段,周瑜在決戰中騎馬督戰而受傷,隨後強起巡視各營,激勵士氣,終於在近一年的對峙中消耗了大量的曹軍有生力量,導致曹仁不得不承認失敗,退往襄陽。
果斷追擊、分兵應戰、騎馬督戰、親自上陣,可見周瑜並不是一個穩健的指揮者,而是一個軍事風格強悍,大膽而冒險、喜歡進攻的指揮者。
這兩戰的戰績來看,周瑜的軍事指揮能力,可以說不遜色於任何著名將領。
(3 政治外交方面:無
孫權剛剛上位,威望不足,但周瑜卻不像張昭犯顏直諫,而是保持禮節,以此來支持孫權、提高孫權的威望。
可以說在政治情商方面,周瑜還要勝張昭一籌。
而周瑜的外交風格,跟他的作戰指揮風格一樣,大膽而冒險,詭秘難測。
赤壁之戰時,周瑜一句「名托漢相,實為漢賊」,徹底絕了和談外交之路;劉備佔據荊南時,居然提出軟禁劉備而控制其勢力的想法,這與袁紹曹操當年收取人質類似,但卻更加激進和大膽。
總的來說,周瑜的外交內政表現很少,最主要的困劉之策又沒有實施,只能說有勝於無。
02 魯肅借力
周瑜死後,魯肅接替其位統軍,但魯肅雖授武將,卻更像一個文官和謀士參謀,強調盟友和外力。
(1 戰略方面:榻上策、孫劉聯盟
魯肅最大的戰略貢獻,是所謂的榻上策。
榻上策的核心思想有兩點,其一,明確了漢室已經無力回天、曹操也已經強大的事實,勸說孫權割據自立等待時機;其二,孫權目前的上策仍然是固守江東,趁曹操還沒南顧時,攻伐劉表和黃祖,盡力在長江以南擴展疆域。
榻上策提出了方向,但對於如何攻伐,何時發兵等等具體問題,卻隻字未提。
所以,與其說是戰略規劃,榻上策更像是一個模糊的構思,且只看到了曹操和荊州,並沒有看到華夏全局,並不成熟,也不完整。
公元208年,劉表病死,魯肅提出了他的第二個戰略規劃。
魯肅的核心思想是,搶在曹操之前關注荊州。而對於如何對待荊州這塊肥肉,魯肅提供了兩種方案。
如果劉備和劉表諸子不和,則趁機攻取荊州;如果劉備能團結劉表諸子,則與之結盟共抗曹操。
這份戰略,比起榻上策退了很大一步,那就是從單獨抗衡曹操,到自認為不能單獨抗曹。
比起周瑜的愈加清晰和明確,魯肅的兩份戰略卻眼光日漸局限,轉而想要借助外力和盟友保證自身安全,而不是軍事擴張。
因此,子彧以為,在戰略眼光和規劃方面,魯肅比周瑜是不如的。
(2 實戰方面:無
魯肅並沒有拿得出手的單獨指揮的戰役。
周瑜主軍期間,魯肅一直在孫權身邊擔任謀主;周瑜去世之後,魯肅雖領兵最多,卻始終只是跟隨孫權作戰。
所以,魯肅更像是周瑜猝死、諸將不堪大任的青黃不接時期的一個過渡者,等到呂蒙被培養起來,魯肅幾乎就被晾在那了。
(3 內政外交方面:孫劉聯盟
四英傑中,三傑都以軍事見長,而魯肅則以謀略外交見長。但魯肅的主要外交精力,都放在了孫劉聯盟之上。
但事實上,盟劉沒太大問題,借南郡則不見得高明。
魯肅之所以主張借南郡與劉備,是為了「多操之敵,而自樹黨」。
看一下地圖我們就明白了,這話的真實意思是,把東吳獨自承擔來自曹操的軍事壓力,變成劉備也與曹操接壤,孫劉共抗曹操的壓力。還是剛剛說的,借助外力保證自身安全。
曹操聽聞此事,「落筆於地」,是正常反應。因為確如魯肅所說,曹操從此多了一個敵人,然而,這卻並不是能成為魯肅的驕傲。
魯肅主張借地,是想借劉備之力共抗曹操;孫權同意借地,是因為劉備同意共同攻蜀而力有不足;而劉備之所以提出借地,卻是懷著隔絕孫權攻蜀的跳板、而自收「吳蜀之利」的陰謀。
這一點,周瑜等人看得很清楚,但孫權和魯肅卻一葉障目。
雖然周瑜的二分天下也不易實現,但只要南郡在手,都是有機會的。但從劉備借南郡開始,孫權對巴蜀漢中鞭長莫及,只能眼睜睜看著劉備將這些地方一口一口吃掉。
所以,借南郡是諸葛亮隆中對成功的第一步,卻是東吳注定只能成為割據政權的起點,也是魯肅戰略和外交的失敗。
03 呂蒙開疆
作為東吳的第三任軍事負責人,呂蒙是孫權培養和提拔的第一個嫡系大將,也是為東吳取得領土最多的大將。
(1 戰略方面:東據江淮,西取荊州
作為一個以武起家的將領,當周瑜、魯肅在大談國家戰略時,呂蒙卻在思考如果保住部曲、建功立業。
直到魯肅去世前,呂蒙才從一個屢獻奇計的將領,變成一個戰略大家。
217年冬,呂蒙首次向孫權進獻了他的戰略規劃:東據江淮,西取荊襄。
周瑜去世後,孫權身邊一直很缺乏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謀士參謀,因此,到底是東進荊州,還是北伐徐州,孫權始終很猶豫。
東進,又不願獨面曹操軍事壓力;北進,則是不能東進下孫權的理想戰場。
然而,呂蒙卻獨具眼光的說道:
北向,徐州易攻難守,有利於騎兵馳騁,打得下守不住,不如憑借強大水師和船塢,固守水網密佈的江淮地區;
而東吳,劉備和關羽是不可信任的,而只要我們能全據長江,就不需要關羽的幫助,也不愁曹操來犯,為什麼不趁著現在強大,以武力攻取荊襄呢?
呂蒙還詳細規劃了,由孫皎守南郡、潘璋守白帝、蔣欽率萬人為長江機動部隊的長江守備方案,以及偽結關羽、而陰圖之的荊州攻取計劃。
子彧以為,比起周瑜的好高騖遠、和魯肅的妄自菲薄,呂蒙的這份戰略規劃書思路清晰、目的明確,數據齊全,規劃詳細,至少從操作層面,比前兩份都要優秀。
當然,其缺點是只考慮到攻取荊州這一點,眼光不夠長遠,格局不夠宏大。
然而,當時天下局勢已經不是周瑜、魯肅時期的諸侯割據,而是天下三分,所以這已經是東吳的最優解了,並不能完全怪呂蒙。
(2 實戰方面:皖蘇會戰、湘水劃界、荊州之戰
作為一個實戰派將領,呂蒙幾乎參與了200-220年東吳所有重要戰役,在江陵之戰、皖城會戰、濡須之戰中表現均可圈可點。
而最出彩的,要數湘水劃界(計取三郡)和荊州之戰(白衣渡江)。
公元215年,孫權、魯肅索荊州而不得,便計劃武力攻取,呂蒙負責執行。
長沙、桂陽傳檄而定,零陵太守郝普據城固守,劉備前來救援,孫權密令撤軍。而此時,呂蒙利用時間差,計降郝普。
因漢中戰事吃緊,劉備不得不承認這一既定事實,孫劉沿湘水劃分疆域,史稱湘水劃界。
公元219年,在戰略規劃得到孫權認可後,呂蒙卻無機可乘。
然而,呂蒙奉行的原則就是,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於是,呂蒙一面結好關羽,稱病而舉陸遜自代,一面卻加緊謀劃武力攻取,關羽果然中計,居然率軍與曹操爭衡於襄樊。
於是,呂蒙首先率軍扮做商旅偷襲了荊州,然後安民撫孤,還讓軍士家屬去信軍中,瓦解關羽軍心,終於導致關羽士卒離散,孤身被俘。
呂蒙和周瑜一樣,屬於鷹派人物,但比起周瑜擅長打硬仗,呂蒙卻心思更加細膩,更善於取巧,軍事指揮能力可以說不相上下。
(3 內政外交方面
武將出身的呂蒙,並沒有在內政外交方面留下太多諫言,呂蒙比較強調實力說話,認為盟友什麼的都不可靠,只有拿在自己手裡才是王道。
孫權讓他取三郡,他則盡力攻取三郡,哪管此舉會大大得罪劉備;要取荊州,就白衣渡江,哪管此舉可能會面臨曹劉兩方壓力。
所以,在這方面,呂蒙是不如周瑜和魯肅的。
04 陸遜守國
作為孫權時代四大都督的最後一位,陸遜同時也是從軍時間最長、官爵最高的一位,卻與前三位風格迥異。
(1 戰略方面:然後更圖
不管怎麼樣,周瑜、魯肅、呂蒙都是想著戰略進攻,怎麼樣讓東吳疆域更廣,但陸遜的腦回路卻不太相同。
他給孫權上的奏折,除了曾與呂蒙一起攻取荊州外,幾乎都是政治方面,幾乎沒有戰略規劃和主動進攻。
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東吳大勝,但卻除了保住疆土,並沒有其他什麼戰果。所以,陸遜主持東吳軍政期間,吳國雖然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但吳國疆域卻幾乎沒有變化。
在其後的一份上書中,陸遜說出了自己的戰略思想:「寧濟百姓,數年之間,國用少豐,然後更圖」。
大意就是,軍事上別瞎折騰,勵精圖治,先民富,再國強,然後再說。
雖然各有各的道理,但作為當時三足鼎立的局面,你不打別人別人就要打你,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這一點上,子彧以為,作為一個以戰術聞名的統帥,陸遜不如周瑜、呂蒙,甚至不如魯肅。
當然了,陸遜的強項是,不管你怎麼來,我都守得住。
(2 實戰方面:夷陵之戰、石亭之戰
陸遜第一次嶄露頭角,是在呂蒙策劃的荊州之戰中;後來在征討山越的戰役中,陸遜也多有戰功;但陸遜最出彩的還是是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
夷陵之戰中,面對外有劉備氣勢洶洶的挑戰,內有諸將不服、怨聲載道的局面,陸遜能夠隱忍不發、靜待時機長達半年,這一點,十分難得。
而後,等到多次伏擊陸遜皆不上鉤的時候,劉備開始出現部署失誤,此時的陸遜跟換了個人似的,果斷出擊,火燒夷陵,使得劉備大敗而歸。而後陸遜迅速組織追擊,也顯示出了作為大將和統帥的敏銳和果決。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陸遜似乎有點得過且過的意思,沒追到劉備?那就算了唄,回去睡覺。
公元228年,石亭之戰爆發。
周舫先是詐降誘曹休,曹休果然上當。陸遜都朱桓、全琮等人在石亭大破曹休。
然而,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賈逵率軍疾行,搶佔了夾石要塞,導致東吳不能擴大戰果,只能見好就收。
事實上,朱桓在開戰之前就曾建議,夾石和掛車,是曹休撤軍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設伏攔截,必定可以逼降曹休,佔據淮南,進而窺伺許昌、洛陽,這是萬世之功啊。
如果夷陵之戰沒追到劉備,還可以說是因為要防止曹丕偷襲,但現在吳蜀聯盟,諸葛亮的主力遠在漢中,陸遜是沒有後顧之憂的。
所以,憑借這兩戰大勝,陸遜軍事指揮能力雖然可以與周瑜、呂蒙比肩的;但從風格上看,陸遜並不是鷹派人物,卻是個鴿派,奉行主動防禦,並不喜歡進攻。
(3 內政外交方面:頗多建言
雖然陸遜以軍事聞名,但陸遜的傳記中,更多的卻是關於政治外交方面的建言,而且與魯肅多半是戰略和外交不同,陸遜的建言大多是民政。
226年,陸遜上表減輕刑罰,廣施恩德,放寬田賦;229年,陸遜進言說,法律太過嚴苛,應該寬鬆一點,才能有人才歸附;238年,陸遜上表說,應該先治理民政、積累財富,然後再說其他。
《三國誌》評價他說,陸遜雖然身在荊州,卻心憂國事(遜雖身在外,乃心於國)。
但事實上,他睿智而平靜的外表下,藏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與前三傑都是孫氏帶來的外地士族不同,陸遜是江東本土士族的代表,而他們的出發點是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為孫吳帝國開疆拓土。
早年陸家是反對孫氏政權的,現在陸遜出來輔政孫氏,同樣不是為了孫家能夠統一天下什麼的,而是為了讓陸家上面有人好說話。
所以,保衛東吳這一畝三分地,陸遜很神武,但一旦要開疆拓土,陸遜就出工不出力了。
這不是能力問題,是態度問題。
05 誰更厲害?
根據一般的評價,大多認為周瑜=陸遜>呂蒙>魯肅。這一評價大約與他們的共同的主公-孫權的評價一致。
對於周瑜,孫權的評價是王佐之資;無有公瑾,吾不帝也;
對於魯肅,孫權則說是二長一短,二長是勸其自立和赤壁主戰,一短則是借地給劉備;
對於呂蒙,孫權說他,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也就是說,格局不如周瑜宏大,但比魯肅要強;
對於陸遜,孫權評價是,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公瑾雄烈……君今繼之。也就是說,跟伊尹、姜子牙一樣,與周瑜相當。
但經過以上分析,子彧卻認為有待商榷。
戰略規劃方面,周瑜全面,但可操作性低;魯肅模稜兩可,無具體方案;呂蒙可操作性強,但略顯局限;陸遜幾乎沒有;
戰術指揮方面,周瑜大膽冒險,擅長打硬仗;魯肅不擅長打仗;呂蒙心思縝密,擅長攻心打巧戰;陸遜沉著冷靜,善於打防禦戰。
內政外交方面,周瑜、呂蒙建言都很少,魯肅善於外交,而陸遜更喜歡管民政。
作為「大都督」,軍事方面的才能是最主要的,內政外交應該服務於國家的戰略大政而不是民政。
同時,我們發現,陸遜可以藏拙,不圖進取,使得東吳只能割據自守,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所以陸遜實際上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格局,其實比前三位都要小。
所以,子彧以為,四人的排名應該是,周瑜=呂蒙>陸遜>魯肅。
呂蒙得以與周瑜比肩,在於他的態度和貢獻,他的戰略規劃最具有可操作性,而這正是周瑜的戰略規劃所欠缺的。
至於呂蒙的格局偏小,導致吳險些被魏蜀夾攻,子彧竊以為這不是呂蒙的鍋,在當時的環境下,這是他作為軍人能考慮到的最優解。
而陸遜始於家族格局,不圖進取;魯肅失於軍事才能,和丟失南郡的戰略失誤,應該排於此等。子彧以為,這兩人都被高估了。
至於陸遜和魯肅二人,魯肅一力促成孫劉聯盟,卻導致劉備坐大,與關羽對峙時還一籌莫展,受制於人;而陸遜在與劉備、曹休等人的較量中,卻沉著冷靜,智計頻出,屢挫強敵。
由此,高下立見,陸遜肯定還是要強於魯肅的。
而陸遜如果不是江東士族出身,或許在上一輩大佬紛紛逝去的三國中期,是真的可以與周瑜比肩,和諸葛亮、司馬懿進行一番精彩博弈的。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而我們至今,還被陸遜人畜無害的外表所欺騙,沒有看到他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