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的掌權人孫權,為什麼不經常御駕親征?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的掌權人孫權,為什麼不經常御駕親征?

孫權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說到御駕親征這件事情其實還是有不少的說法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可以從三國這個時期好好看看,其實曹操和劉備是有有經常的親征的,但是我們反觀東吳的孫權,那好像就是不怎麼親征了,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孫當然權也親征過,但他軍事水平不咋樣,打了一輩子合肥,都沒拿下,後來也就死心了,認清了,晚年乖乖坐鎮後方。

當然這也不完全怪孫權,合肥實在太難打了。

合肥乃淮右噤喉,江南唇齒,它東接廬江,西連丹陽,北面嵌入豫州與徐州之間,而自其南入巢湖、至居巢(今巢湖市區東北,屬廬江郡),再經濡須水,則可直達長江,再順流而下兩百里,就是孫權後來的大本營建業(今南京)。所以合肥,實為曹操東面防線的重中之重,萬不可失。

而對於孫權而言,淮南就是江東的外圍屏障,如果淮南不保,曹操就會和孫權隔江對峙,則江東防不勝防矣!古人有云:「有淮則有江,無淮則長江以北港汊蘆葦之處,敵人皆可潛師以濟,長江數千里,何從而防哉。」所以孫權要保證江東的戰略安全,就必須在穩固江北防禦要點,如東關、濡須口的基礎上,進而奪取逍遙津、合肥乃至壽春、鍾離等淮南要塞,則進可攻、退無憂,東吳大業可成也。

所以,身為我們偉大的吳大帝,孫權一輩子的黃金時間都在打一座城池,合肥,他從二十七歲打到五十三歲,六出淮水,足足打了二十七年——話說諸葛亮二十七歲出山,五十四歲病逝,吳大帝光打合肥的持久力就可與諸葛鞠躬盡瘁的一生相拮抗,簡直感動三國!

208年,一攻合肥,被合肥軍民擊敗,又被蔣濟詐騙嚇退;

215年,二攻合肥,被張遼李典擊敗;還在逍遙津被嚇尿。

220年,三攻合肥,主動撤退掉頭打關羽;

230年,四攻合肥,主動撤退掉頭回老家;

233年,五攻合肥,被滿寵擊敗;

234年,六攻合肥,被滿寵擊敗。

有詩為證:

世言著名將領張文遠,八百剛破十萬流。

人卻不道李和樂,助力協君退強仇。

陳登昔守廣陵郡,兩度潰敵迫吳猴。

臧霸聞風逃性命,文聘貪睡敗窮寇。

數十壯士縱油火,滿寵威名震揚州。

渣權病憶當年事,帥軍十萬佩吳鉤。

恁料劉馥伏亡靈,不期蔣濟詐信籌。

六征合肥皆不入,生子當如孫仲謀!

相信打到後面,拿下合肥,對吳大帝孫權而言已是一種執念,一種誓要在呂蒙、陸遜等下屬面前證明自己一次的執念了。總之,孫權雖然謀略深遠,但行事老成持重、銳氣不足,沒有拚死的戰鬥意志,所以,面對曹操親自打造的合肥城防,以及親自打造的淮南水師和屯田基地,又碰上陳登、張遼、滿寵等良將,他終歸英雄力盡無施處,成為了網友調笑的對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