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三國網小編,說起孫權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宦官禍亂朝政,大將軍專權,兩個集團交鋒激烈,讓原本應該是王朝主人的皇帝無所事事,奠定天下大亂的結局。黃巾之亂讓漢朝威嚴不在,中原大地湧現大量人才,他們在平反黃巾中起勢,幫助王朝剿滅叛亂的諸侯們成為王朝發展新的威脅,董卓率兵勤王來開諸侯爭霸的天下亂世。在亂世中有一個家族起起伏伏屹立不倒,江東的孫家經過三代人的打拼,成功從諸侯群起的東漢末年,一直經營到三國後期,在晉國的進攻下最後亡國,東吳離不開人才的幫助,但東吳的人才都很尷尬,以都督為例,東吳的大都督基本都是壯年去世,和魏國,蜀國情況完全相反。
魏國荀彧管理曹操內政,從討伐董卓開始一直堅持到曹操稱魏王決裂後離世,蜀國諸葛亮三顧茅廬出山,一直堅持到六出祁山才撒手人寰,為何只有東吳的都督,短短時間內換了四個,而且三位還是壯年就離世,研究歷史我們可能發現,孫權對此要付很大的責任。
三國各位領袖都有自己的特點,曹操生性多疑,但對麾下人才抱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態度,讓很多降將得到機會展示自我;劉備愛民如子,連帶著自己的兄弟朋友,用感情維繫陣營可以爆發很強的戰鬥了,但用親情處理朝堂政事會導致很多問題,充斥在蜀漢的派系鬥爭就是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東吳孫權在三位帝王中屬於小一輩,不顯山不露水的做皇帝,但他小心眼,這個小心眼就是導致東吳大都督壯年去世的主要原因。
王朝的發展要君臣和睦,劉備和諸葛亮配合完美,蜀漢飛速發展,劉備死後阿斗沒有和諸葛亮有好的信任,導致諸葛亮的北伐力不從心。蜀漢的事例證明君臣和睦是發展的關鍵,在東吳,小心眼的孫權沒有做到這一點,孫權為什麼小心眼,看一看他稱帝之後給自己哥哥的追尊就可以知道,他其實就是小心眼的繼承人,有這樣的君王,君臣和睦很困難。
赤壁之戰,東吳和蜀漢聯合對抗曹操,大都督周瑜看出劉備日後的威脅,進言要提防劉備,能夠及早除掉最好,但孫權沉浸在聯合的好處中,沒有同意周瑜的建議,更是把妹妹嫁給劉備促進聯盟和諧,之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蜀漢借荊州讓東吳難堪,關於荊州問題孫權可是懊悔不已。第二任都督魯肅致力穩定聯盟和諧,死後新上位的都督呂蒙推翻之前對待聯盟的態度,直接偷襲荊州,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政策,沒有孫權的收益,都督也不會這樣做,所以孫權的小心眼不能和臣子有好的信任和配合,就是東吳大都督們壯年早逝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