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些例子可以看出,劉禪絕對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從哪些例子可以看出,劉禪絕對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說起劉禪,相信大家腦海中會第一時間浮現出「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歸蜀」等字樣。這說明,劉禪不思進取的形象已經固化在我們的腦海中了,蓋因他在賢相諸葛亮的輔佐下都不能有所作為,人們怒其不爭,所以稱其為「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劉禪的不思進取是生而有之,還是後天形成的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史料中對劉禪本身的介紹並不多,但是,經過研讀僅有的記載可知,劉禪的文學造詣雖然比不上七步成詩的曹植,但也是天資仁敏、好學之人。

劉禪在當上皇太子後,劉備就未雨綢繆,開始培養他治理國家的才能。並且為劉禪配備了豪華的師資力量:由諸葛亮親自抄寫《申子》、《韓非子》、《管子》及《六韜》等書給劉禪學習,並不厭其煩地監督他學習;劉備又讓劉禪拜急才伊籍為師學習《左傳》。在兩位大師的親自教導下,劉禪總算學有所成。另外,為了讓劉禪具備文武雙全的能力,劉備還安排他學習騎馬射箭。在《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常言道:「名師出高徒。」在諸葛亮、伊籍等名師的指導下,劉禪的學識要說達到或已經超過老師,是不大可能的,但是,也絕非是常人可比的。

「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諸葛亮

諸葛亮對少年劉禪的評價很高,這起碼可以說明劉禪在智力及思維能力等方面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說是高於常人。而從下面的兩件事來看,諸葛亮說此話並不是吹捧劉禪,而是劉禪確實是才思敏捷之人。

當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誣奏楊儀造反。而劉禪在聽完魏延表奏後,馬上就提出疑問:「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這句話可謂是說到了點子上,可見劉禪的思維之敏捷。

而在劉禪投降後,有一天司馬昭突然問劉禪:「你在這裡還會思念蜀國嗎?」司馬昭這一問暗藏殺機,如劉禪應對不當可能會惹上殺身之禍。但劉禪已聽出司馬昭的弦外之音,他淡淡的說了一句:「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聽到此話後,認為劉禪是一個不知羞恥之人,就徹底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劉禪也因此得以保全了性命。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看出,劉禪絕對不是愚鈍之人,而確實是諸葛亮所說的「天資仁敏」之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