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在各路諸侯中,劉表算是頗具實力的一位。然而不幸的是,劉表病死後,少子劉琮很快投降曹操,而長子劉琦也未能長命,使得荊州輕易被曹操、劉備和孫權瓜分,劉表歷經千辛萬苦積累下的家底,也就此煙消雲散。
長久以來,人們對劉表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甚至不少人覺得他是一個平庸無能之輩。不過,這種昏庸懦弱的形象,多少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刻畫的,是存有一定演繹成分的,與正史的記載存在違和之處。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按照《三國誌》的說法,劉表算是少年成名,相貌英俊威武,被譽為八駿之一。漢靈帝死後,劉表便代替王睿做了荊州刺史,算是當時各路諸侯中起家較早的人物。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勢力強勁的袁術和孫堅,曾嘗試聯合奪取荊州,而劉表不僅捍衛住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還使得孫堅中箭而亡,名震一時。
劉表是一個極其善於審時度勢的人,幾乎很少去主動侵犯其他勢力,而又能夠抓住時機來壯大自己。當時,李傕、郭汜進入長安,為了贏得各路諸侯的支持,一度收買人心,其中便任命了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授予節符。面對李傕和郭汜的拉攏,劉表一概接納,而又不去急於選擇陣營,一直審時度勢。
到李傕和郭汜失勢後,漢獻帝劉協被曹操挾持到許昌,劉表則一面遣使節納貢,一面又與袁紹聯合。如此一來,劉表既以漢室臣子自稱,又獲得了強援,始終平衡著各方勢力。
也正是由於劉表精通權術,善於韜光養晦,才使得荊州之地一直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在劉表勢力處於巔峰時,已經「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從這一點來講,劉表絕不是一個泛泛之輩。
然而,歷史上的劉表卻也絕不是一個完人,其最為致命的一個錯誤便是,晚年時在選立子嗣時廢長立幼,使得荊州內耗嚴重,讓曹操乘虛而入。
客觀的講,當時基本統一了北方的曹操,自然可以憑借武力收服荊州。可是,如果劉表晚年若不是廢長立幼,致使荊州內亂,也不至於頃刻瓦解。劉琮掌權後,劉琦更受排擠,委身於荊州的劉備也隨之南下撤離。而且,劉琮根本沒有抵抗之心,以至於向曹操投降。而這一結果,正是劉表的判斷失誤而造成的。
因此,按照我個人的看法,在東漢末年的群雄之中,劉表絕非是個昏庸無能的泛泛之輩,而是一個精通權謀和善於審時度勢的諸侯。但可惜的是,晚年的劉表因私心而廢長立幼,致使荊州內鬥嚴重,導致了原本的基業頃刻間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