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些方面來說,漢中對蜀漢的戰略意義遠遠大於荊州?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從哪些方面來說,漢中對蜀漢的戰略意義遠遠大於荊州?

提及「漢中之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為爭奪漢中而爆發的戰爭,自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起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結束。這場持續了接近兩年的戰爭,以劉備集團的勝利而告終。同年,劉備進位漢中王,蜀漢政權至此算是正式建立。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不過佔據漢中沒多久,原本與蜀漢交好的東吳卻乘機攻佔荊州,一直被劉備引為臂膀的關羽也因兵敗被殺。那麼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說,荊州和漢中究竟哪個更為重要呢?其實這個問題與劉備的進取心有關,如果蜀漢本意偏安一隅,那麼漢中之地自然是其重中之重。相反,如果劉備志向如其所言,是要匡扶漢室、一統天下,那麼荊州就是必取之地。

首先來說漢中,與如今的陝西省漢中市不同,漢末三國時期的漢中主要指漢中郡。漢中郡治南鄭縣(今陝西漢中市),因在漢水中游得名,轄境相當今陝西省秦嶺以南,留壩縣和勉縣以東,干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的部分地區,臨近曹魏所控制的雍州扶風郡、荊州魏興郡。

由於秦嶺山脈的關係,漢中郡成為益州北部的門戶,一旦漢中有失,那麼蜀漢腹地將直接暴露在曹魏的鐵蹄之下。因此在佔據漢中之後,劉備對此地防務高度重視,一直以其手下最得力的將領鎮守於此,郡守也是魏延和呂乂這樣的重要官員。另一方面,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司馬昭三路伐蜀之際,正是漢中失守才最終導致蜀漢為曹魏所滅。從這一方面來說,漢中的戰略意義其實遠遠大於荊州。

然而,這只是針對選擇偏安的蜀漢所做出的對比。如果蜀漢政權真有逐鹿天下的野心,那麼位於長江中游的荊州,就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關鍵地區。在諸葛亮為劉備所謀劃的《隆中對》中,他就已經將荊州當做劉備謀奪天下的跳板,「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大業終可成就。然而關羽太過倨傲,又與孫權交惡,再加上曹魏從中離間,荊州最終被東吳所奪取。

失掉荊州之後,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設想的局面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以至於日後數次北伐只得從益州出兵進攻曹魏,這就使曹魏方面的防守壓力驟減,除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偷襲涼州幾乎得手以外,後續數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不僅如此,巴蜀之地道路險塞,雖然便於防禦,卻也難以用兵。細數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大多都與糧草調運不及有關。另一方面,荊州地處長江中游,其周圍形成的沖積平原是三國時期少見的膏腴之地,失去荊州的蜀漢也因此元氣大傷,無法再藉此休養生息,滅亡已經是早晚之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