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謖和司馬懿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司馬懿既然能瞭解馬謖徒有虛名,諸葛亮難道就看不出來嗎?諸葛亮看到的眼光到底行不行?
實際上馬謖和司馬懿並沒有交過手。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魏國方面負責西線的主要將領是曹真、張頜等人。直到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才以增援的性質奔赴西線戰場,而且還沒抵達前線,諸葛亮就退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此時的魏大司馬曹真已經病逝,魏廷這才讓司馬懿全面負責西線軍事。
此時距離馬謖被殺已經過去兩三年了。
司馬懿與馬謖交戰於街亭出自演義小說。
那是諸葛亮發動的第一次北伐戰爭。
此戰,諸葛亮的意圖在於隴西之地。這是諸葛亮戰略計劃的第一步,奪取隴西立足之地後,繼而再吞併整個關西,最後揮師東進,統一中原。
奪取隴西之戰中,諸葛亮在戰術上的設計是兵分三路。
趙雲率偏師出斜谷,佯攻郿縣,以吸引魏軍西部戰區主力。
馬謖為先鋒,駐守街亭,以阻擋魏軍中部戰區的增援部隊。
諸葛亮親率主力肅清隴西一帶的魏軍,並依次攻取隴西各城邑。
在街亭一線,馬謖違亮節度,擅作主張將阻擊大營設在了一座孤山之上。
司馬懿見蜀軍已經搶先佔領了街亭,便派人前去打探,面對馬謖的佈陣,內行人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馬謖徒有虛名而已。
對於馬謖的問題,司馬懿是看出來的;關於馬謖的能力,諸葛亮則是聽出來的。
馬謖做為丞相府參軍,一直幫諸葛亮在軍事上出謀策劃。僅僅只是獻策,決策人是諸葛亮、執行人是一眾武將。所以馬謖的能力多表現在嘴巴上說。
而一件事能夠出色的完成,除了動腦想、動嘴說,還需要動手做。
有時候甚至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想錯了、說錯了,但是做的人對。最後不管是成了或者敗了,我們通常會把成功的功勞歸功於想和說的人;失敗了則會把鍋扣給做的人。
大家一起做一件事的時候,誰對誰錯還不好界定。
真讓動腦、動嘴的人再去做的時候,問題一下子就浮現出來了,而此時諸葛亮也才真正意識到問題所在。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蜀漢內部複雜的派系矛盾,諸葛亮必須大量培養和提拔荊州政治派系的人物以保證派繫在蜀中的地位和聲威。
馬謖隨諸葛亮多年,諸葛亮對馬謖的期望非常大,恰恰也是這份期望蒙蔽了諸葛亮對馬謖能力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