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本是名門之後,卻屢遭變故,一生顛沛流離令人感歎。更有坊間傳說、影劇作品說她和曹操一直有著一份相近之心。她就是天下名儒蔡邕之女蔡琰。
博學才辨,早年喪夫
蔡琰,字文姬,昭姬。東漢大儒蔡邕之女。早年博學有才辯,又精通音律之色。據劉昭《幼童傳》記載:有次蔡邕晚上彈琴,有根琴弦斷了。蔡琰光靠聲音就分辨出是第二根弦、蔡邕認為女兒是湊巧蒙對,故意弄斷第四根,蔡琰也猜對了。
長成的蔡琰嫁給了河東的衛仲道。沒多久衛仲道就死了,蔡琰本沒有為衛家生過孩子,也就回到長安留在父親蔡邕身邊。
仲道是表字,名已無考,單從「仲」字看,很可能衛仲道是老二,上面有一個大哥。而且能與蔡氏聯姻,可見衛氏在河東是大族,又有族人衛固、衛覬都在三國時期留下濃重的筆墨。
禍不單行,沒於匈奴
初平年間(190-193年),董卓被王允、呂布所殺。蔡邕因為一聲歎息也遭來殺生之禍,蔡家也就走向了衰落。興平年間(194-195年)李傕、郭汜西北人士專政,天下大亂,羌人一度在馮翊叛亂,胡人也來中原擄掠。蔡文姬很不幸的被胡騎擄去,嫁給了南匈奴左賢王。自此在胡中呆了十二年,為左賢王生了兩個兒子。
曹操平定河北後,一方面念及自己與蔡邕故交,蔡邕無子嗣;另一方面天下初步穩定,需要給士人們做做樣子,把這位天下聞名的蔡邕之女請回來以此增加名望。於是便遣使者拿著金子和玉器去匈奴贖回了蔡琰。(王粲、路粹等名士皆與蔡邕有「師徒」名分)蔡琰被擄於異族,日日期盼能夠回到中原。但已經十二年過去了,現在真得可以回故土了。面對哀叫聲裂的「獄友們」,今後不能再見的兩個兒子蔡琰本人又顯得非常矛盾,正如她的《悲憤詩》所言:「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蓬首救夫,以書抵罪
回到中原後,曹操便把她嫁給了屯田都尉董祀。
蔡琰本以為棄子之痛已經過去,如今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日子。但偏偏丈夫董祀犯法按例當斬,這一刻的蔡琰頻臨崩潰,隆冬之際不顧禮儀,頭髮散亂不及穿鞋一路跑到到曹操府上請見。曹操得知後對滿座賓客說:「蔡邕女兒在外面求見呢,今日正好讓諸位見識一下。」等到蔡琰蓬頭垢面的形象出現在堂中,不待曹操說話便叩頭請罪,訴說酸苦,賓客無不感歎。可國有國法,曹操也不可為她破例。只得刁難道:「確實如你所說,但文狀已經送過去了,怎麼辦啊?」蔡琰絲毫不給曹操面子:「明公坐擁萬馬眾人,怎麼現在不肯遣一騎不肯相救啊!」曹操被蔡琰的言語所感動,赦免了董祀的罪過,並賜頭巾鞋襪。
我曹某人破例免了你丈夫死罪,落得了不辨是非的罵名,你也應該將功補過啊。於是借問:「你父親家中多有藏書,你還能記得嗎?」蔡琰對曰:「父親有四千多餘書籍,流離之際幾乎都丟失了了,如今我還記得的只有四百多篇。」曹操便命十個人去蔡琰家中聽她口述抄錄下來。蔡琰則「男女有別,請明公賜紙幣就可以了」。據說她校出的書籍並無一點一點錯誤。
蔡琰此次救夫雖然形象糟糕,但應變時「音辭清辯,旨甚酸哀」,使得「眾皆改容」;又以「男女之別,禮不親授」拒絕了曹操,不愧蔡邕後人啊!此才思應變如果是個男兒生,未免不居廟堂之上啊!既是女兒生,早年喪父,顛沛流離,三易其夫,可謂慘烈一生。也正應了「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原文來自三余讀書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