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詔本是漢帝委託車騎將軍、國舅董承誅殺曹操的血字密詔。自劉備參與並簽訂義狀,收得部分朝廷重臣人心之後,便開始「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可惜韜光養晦的結果,還是被見識過人的曹操懷疑,一出驚險萬分的「青梅煮酒論英雄」過後,知道不但國賊難誅,自身還有生命危險,於是打起跑路的主意來。他的借口是偽帝袁術兵敗欲投袁紹,「術若投紹,必從徐州過。備請一軍就半路截擊,術可擒矣。」曹操眼見被自己許為當世英雄的皇叔劉備居然主動請纓為自己效勞,高興之下也不及細察,居然就「笑曰:『來日奏帝,即便起兵』」。接下來就是劉備精湛演技的表現:
次日,玄德面奏君。操令玄德總督五萬人馬,又差朱靈、路昭二人同行。玄德辭帝,帝泣送之。玄德到寓,星夜收拾軍器鞍馬,掛了將軍印,催促便行。董承趕出十里長亭來送。玄德曰:「國舅寧耐。某此行必有以報命。」承曰:「公宜留意,勿負帝心。」二人分別。關、張在馬上問曰:「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玄德曰:「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因命關、張催朱靈、路昭軍馬速行。
《三國演義》刻畫人物形象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以粗獷、疏略的筆法,突出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以上這段文字就是最好的體現。面對劉備的跑路,首先是漢帝,「玄德辭帝,帝泣送之」,所謂旁觀者清,漢帝本非庸人,他這一「泣」,清楚的表明了玄德此去必不返矣。否則,將軍出征乃朝廷常事,又非夫婿骨肉,又何從泣之?其次是董承,他是另一個旁觀而清者,所以「趕出十里長亭相送」,冀望有所挽回。見自己的用心三番兩次被人看破,劉備開始擔心曹操反悔,於是不耐煩的說道:「國舅寧耐。某此行必有以報命。」——意思就是「你慢慢等吧,總有一天我會向你報告好消息的」。——打消他所有希望。極度失望之下,董承惟有無奈的強調一下:「公宜留意,勿負帝心。」接下來就是關羽和張飛,對著自己的心腹和手足兄弟,劉備毫不隱瞞的坦白了心跡:「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確實,經過在曹操麾下的一番周折,雖然驚險重重,但是身份有了——左將軍、宜城亭侯,名望有了——大漢皇叔,實力有了——五萬人馬,正該是大展鴻圖的時候了,漢帝的安危?——他若不死,自己怎麼名正言順的登基?於是,「因命關、張催朱靈、路昭軍馬速行。」
縱觀文字中劉備的表現,面對漢帝時深藏不露,面對董承時虛與委蛇,面對關羽、張飛時意氣風發,其城府之深、變化之快,較之以「奸雄」著稱的曹操在官渡面對許攸問糧時四改口徑的老辣表現,絲毫不遑多讓。無怪乎玄德會被雄才大略的曹操引為當世英雄,並被後世命為一代「梟雄」,果真是「良有以也」。遙望劉備當時作為,既非漢室忠臣,又一意壯大實力,用意之處,除稱帝外不作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