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水鏡先生司馬徽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劉表和劉備當初邀請司馬徽都被拒絕了 ,司馬徽最後歸順於曹操,司馬徽到底看重曹操哪一點?
東漢末年,漢桓帝、漢靈帝在位期間,皇帝昏聵不明,外戚專權,宦官亂政,朝政日益腐壞,朝堂之上充斥著一群滿腹私慾的奸邪小人。曾經烜赫一時的東漢盛世,正在一步步走向崩塌。很多有識之士都滿懷對時事朝局的不滿和憂患之心,選擇了潔身自好,隱居不出,從而使得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個極為龐大的隱士集群。
三國初期的隱士們,為了躲避戰亂兵火,大都選擇了這兩個地方為隱居地點:一個是遼東地區,一個是荊襄地區。遼東地區遠離戰火紛飛的中原,在割據諸侯公孫家族的統治下,百姓生活相對安定,成為亂世中的一方樂土,成為隱士們的理想的避世之地。
但遼東地區因為距離中原太過遙遠,交通不便,也有很多隱士們選擇了軍隊閥劉表佔據的荊襄地區。三國初期,荊襄地區毗鄰中原,可以隨時關注時局變化,且劉表實力雄厚,「愛民養士」,在荊襄一帶保境安民,招撫流亡百姓,因此也成為很多隱士們的不二之選。
荊襄地區的隱士中,很多都是名震千古的歷史名人,比如水鏡先生司馬徽、龐德公、臥龍諸葛亮等人。其中又以司馬徽和龐德公名氣最大。他們最先在亂世中慧眼識人,認定諸葛亮和龐統是濟世之才,並向劉備推薦,成為三國時著名的伯樂之才。
司馬徽,字德操,穎川陽翟人,早年苦讀書史,滿腹經綸,對道學、奇門、兵法、經學都深有研究,被譽為一時「奇士」,「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四方有志之士學子紛紛慕名前來投師,可謂桃李滿天下。
司馬徽雖然身負濟世安民的大才,但個性孤傲清高,超凡脫俗,三國初期那幫亂世軍閥都不入他的法眼。荊州軍閥劉表曾經多次請他出山,但司馬徽不為所動,他深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認定劉表是胸襟狹小、嫉賢妒能的闇弱之主,不肯屈就。
劉表之子劉琮也曾登門拜訪,司馬徽當時身著布衣草鞋,正在滿頭大汗地鋤地。劉琮手下人誤認為他是個普通農夫,非常無禮,當面斥責他「家田奴」。劉琮瞭解後馬上向他當面道歉,想請他出山,司馬徽淡然一笑拒絕了他。
劉備屯駐新野期間,也曾慕名而來,拜謁司馬徽。司馬徽同樣婉拒了他的好意,不過看來他對劉備印象不錯,雖然他本人不願出山,但還是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兩個當世奇才,二人日後在劉備手下都得到重用。
但離奇的是,一生清高的司馬徽最終卻投靠了曹操。《世說新語》記載,公元207年,曹操揮師南下,劉琮束手投降,曹操佔據荊州,對荊州地區的名人隱士進行著意訪查。司馬徽也就在此時果斷歸順到曹操門下,曹操欣喜若狂,「欲大用」,準備重用他。但遺憾的是,司馬徽就在此時身染重病,一病而亡。
司馬徽一生清高,為什麼最後選擇歸順曹操?其實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從劉備、劉表、曹操三人的才幹胸襟和日後成就來看,曹操都毫無疑問地勝出,成為魏蜀吳三方中最為成功的一個,司馬徽眼力非凡,應該就是認準曹操日後必成大業,所以才會選擇他。
參考資料:《三國誌》《世說新語》《襄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