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司馬懿都這麼聰明,為何都生出了傻兒子?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和司馬懿都這麼聰明,為何都生出了傻兒子?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父母聰明子女為何癡傻?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農村或者城市家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這家的父母為人很精明,屬於聰明能幹一類的人。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家庭往往會出現一個傻兒傻女的情況。

如果父母是傻子,根據遺傳學來說,生下傻兒傻女這很正常。但是父母很聰明卻生下傻兒傻女該如何解釋呢?

這樣的例子歷史上也有,比如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從小很聰明,有一次,宮中發生火災,司馬懿站在亮處指揮,當時剛六歲的司馬炎俏俏拉著爺爺的衣角說:「爺爺,別在亮處站著,小心混亂時被人暗算」,這麼小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讓司馬懿喜歡的不得了。

長大後,司馬炎被沒有兒子的伯伯司馬師收為繼子,最後憑借聰明才智建立了西晉。

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卻生了一個傻兒子司馬衷。

司馬衷有多傻?有一年天下大旱,糧食絕收,餓死了許多人,司馬衷知道後,他說「地裡絕收,沒糧食吃,人們為什麼不吃肉糜呢?」司馬衷的意思是說:「人們真傻,糧食沒了可以吃肉湯和肉餡。」

三國的劉備很聰明吧?諸葛亮這樣的能人都被他驅使,劉備虛偽的世人皆知,他的江山是靠哭得來的,他的心眼比誰都多,聰明至極。

然而他的大兒子劉禪就很弱智。當蜀國被魏國滅亡,劉禪當了俘虜後,劉禪貪圖當俘虜的安逸,竟然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樣一句話……

司馬炎和劉備都是人精,但其子卻與之大相逕庭,從古至今沒人能解釋清其中的原因。

總要找個理由吧?於是人們說這是當父母的把後代的聰明勁佔盡了,所以後代自然非傻即呆。

持中庸之道的文人總結出了這樣一句話:(為父母的)「最好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司馬懿太聰明狡猾了,通過幾十年為一日的偽裝,為兒孫奪取魏國江山打下了基礎,為臣不忠,給後代子孫做出了一個壞的榜樣,所以人們說西晉得國不正。

由於司馬懿用盡了十分聰明勁,沒留後手,以至於有個傻孫子。

講真這都是報應,由於司馬衷傻不拉嘰不能治國,以至於造成「八王之亂」,西晉50年後滅亡。

這就應了「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子孫不如人」這句話。

劉備也是這樣,說實話劉備比曹操要狡猾得多,他網羅了當世兩大頂尖謀士參謀——臥龍和鳳雛。

當時世面上流傳著「兩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讖語,可事實是劉備自從建立蜀國到滅亡僅40來年,蜀國比西晉國運都短,歸根結底是劉禪沒有守住基業,難道這正應了當父母不要把十分聰明都用盡的道理?

當然依現代的眼光來看和「父母用盡十分聰明勁」不搭邊,從遺傳學來講肯定祖上有隱性遺傳的原因,這裡面的問題複雜多了,一時半會我也說不清。

拋開歷史不說,農村也有這樣的例子,我就認識這樣的人,父母很精明,兒子卻很愚鈍,兒子老大不小也找不上媳婦,有點丟人現眼。

我覺得這和教育有關,父母精明說明能幹,一切事情父母都抗了起來,兒子無所事事得不到鍛煉,以至於愚鈍。

還有就是過分嬌慣兒子,這也是造成後代子孫無能的原因。

從科學觀點來看,當父母的不要事事親力而為,總認為自己是超人,把子孫們該做的事都承擔了起來,古語云「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當牛馬」,否則兒孫後代得不到鍛煉,自然落到其他人後面不如人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