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勢力強弱更替的轉折點,不得不提三場大戰,它們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官渡之戰使曹魏實力發生蛻變,一躍成為了最強大的一方。赤壁之戰挫了曹軍銳氣,促成了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對夷陵之戰來說,也是決定蜀國國運的一場大戰。夷陵之戰失敗後,蜀國由盛轉衰,本來能在漢中與魏國大戰得勝的蜀國,成為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方。值得注意的是,夷陵之戰之後,明明是孫權一方獲得了勝利,為什麼不乘勝追擊,還要率先向劉備求和嗎? 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雖然陸遜在猇亭一把火把劉備的七十萬大軍燒的大敗而歸,但是蜀漢實力尚存,雖然元氣大傷,但是自保的能力還是有的。況且當時的蜀漢還有諸葛亮鎮守,趙雲、馬超、魏延等當世著名將領還在,兩川之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東吳若要急攻,還要好好考量考量。
其次,雖然東吳取得了勝利,但是自身也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吳蜀之戰前期,吳軍也是節節敗退,後來幸得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才穩住局面,反敗為勝。而且吳軍善水戰而不善陸戰,江東與蜀地的氣候差異也很大,將士會不適應。
最後就是國際形勢了,夷陵之戰後,吳蜀兩國已經兩敗俱傷,如果繼續打下去,就會讓虎視眈眈的魏國趁虛而入。這時的三國是三方博弈,就是要弱弱聯手才不至於被強大的一方吞併。所以,孫權主動向劉備、諸葛亮求和,也是希望可以延續吳蜀聯盟,共同面對更為強大的魏國,以求共存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