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中,劉備真的有70萬大軍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夷陵之戰中,劉備真的有70萬大軍嗎?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夷陵之戰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動員了70萬大軍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筆者認為劉備的兵力當在7、8萬左右。這個答案,估計很多人想不到。

數字相差較大史書記載

對於劉備東征軍兵力,史書未有明載,但隱約有2處數字相差較大的記載。《文帝紀》中,曾經記載了孫權給曹丕的求援信:「劉備支黨四萬餘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劉曄傳》中引用了《傅子》的話:「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

其他「所斬及投兵降首數萬人」等,都是「數萬」之類的說法,參考價值不太大。

筆者認為,《傅子》所言殺其兵八萬餘人,如果算上蜀國投降的數萬人,劉皇叔一戰虧了10幾萬人,這個說法顯然是略顯誇張的。但是,孫權在給曹丕信中提到的「支黨四萬」,也不應成為劉備全部東征軍的參考數據。

參考215年的奪荊南三郡之戰

之所以許多朋友堅信劉備「拿不出8萬人」,是出於對劉備軍總體動員力和實力的預估。可是參考215年奪三郡之戰,似乎我們普遍低估了當時劉備軍的動員能力。

筆者認為,劉備東征軍遠大於5萬,還有一個參考值:215年的爭奪三郡之戰。

215年,孫權討要荊州未果後,令呂蒙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傳》記載:「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劉備迅速動員5萬大軍進入公安。同時,令關羽進入益陽。這5萬人,是劉備得知孫權用兵後,迅速調動過來的,是隨時可供調配的機動兵團。

當時,關羽也率3萬軍隊參與作戰。也就是說,在215年的衝突中,劉備一口氣動員了8萬大軍參戰。222年時,作戰難度明顯要高於215年。215年時,劉備尚且要以8萬軍隊才能與孫權較量,那麼,222年時,劉備怎麼可能會僅僅以4、5萬人東征呢?

劉備再是昏了頭,也不至於如此托大!

即使劉備托大,當初隨手就能拿出5萬軍隊到公安,此時,在進行了動員後,為何又還是只帶5萬人呢?

不必過於擔心蜀國對魏防禦力量不足

認為劉備東征軍不可能拿出很多人的說法,還有一種假設:漢中前線對魏防禦壓力大,至少要留足足夠兵力。這種看法低估了蜀軍依險而守的能力。曹丕曾經提出過想攻蜀的想法,被劉曄阻止:蜀遠吳近,蜀如果聽說我軍圖謀他後方,一定迅速回程相救。

當時,關中殘破,魏國要大舉攻蜀,必須從中原調兵前往,速度快不了。

而且,以漢中之險,只要蜀不犯原則性錯誤,3萬左右的軍隊足以防禦魏了。直到興勢之戰時,魏國國力已經遠遠強於曹丕時期時,王平也僅僅以3萬軍隊就擊退了魏軍的進犯。因此,劉備很可能之在漢中以魏延率3萬左右防禦,諸葛亮在成都居中調度,就可以有效防備魏國的進攻了!

回顧戰役部署:支黨4萬,並非劉備軍全部

孫權在給曹丕的求救信中提到的「支黨四萬」,並非劉備東征的全部兵力。

回顧當時劉備的戰役部署,我們就能大致瞭解,這「支黨四萬」,並非全部了。

222年1月,先鋒吳班、陳式率水軍出峽口。這波兵馬進到夷陵附近時失利(但是,圍困了孫桓軍於夷道城)。他們被宋謙攻破5座營寨,被迫轉入防禦;

222年2月,劉備再次出兵。他讓黃權節制江北各軍,自率主力「沿山截嶺」進軍。

孫權給曹丕的信是在2月28日。因此,很可能,孫權的信中所提到的「劉備支黨四萬,馬二、三千匹,出秭歸」指的是劉備這一波的軍馬。

此外,五溪蠻沙摩柯也率了1萬餘兵抵達前線參戰。除了劉備這「支黨四萬」和沙摩柯1萬軍外,在秭歸,應當也留有一定兵力。因為:秭歸是第二階段東征的出發地,不容有失,同時,上庸已失,秭歸側後不安全(當初孟達就是由秭歸進攻上庸)。劉備在秭歸整理了5個月才繼續東征,可見劉備對秭歸的防務是十分重視的(可惜在大敗局中,這些部署似乎完全沒有發揮就潰散了)。

而原先的吳班、陳式水軍及圍攻孫桓的部隊,也當有萬餘。

除此之外,加上黃權在江北所督軍隊(數字不詳),沿途運輸部隊,劉備此次東征,7、8萬人是少不了的。

因此,我認為,東征戰役中,劉備應當動用了7、8萬的軍隊。

經過多年的積累,劉備軍一度具備了相當強的實力,對曹、孫都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可惜,劉備一招不慎,辛辛苦苦積累的大軍灰飛煙滅,此後,蜀漢集團只能「知不可為而強為之」了。

之所以許多朋友堅信劉備「拿不出8萬人」,是出於對劉備軍總體動員力和實力的預估。可是參考215年奪三郡之戰,似乎我們普遍低估了當時劉備軍的動員能力。

筆者認為,劉備東征軍遠大於5萬,還有一個參考值:215年的爭奪三郡之戰。

215年,孫權討要荊州未果後,令呂蒙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傳》記載:「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劉備迅速動員5萬大軍進入公安。同時,令關羽進入益陽。這5萬人,是劉備得知孫權用兵後,迅速調動過來的,是隨時可供調配的機動兵團。

當時,關羽也率3萬軍隊參與作戰。也就是說,在215年的衝突中,劉備一口氣動員了8萬大軍參戰。

222年時,作戰難度明顯要高於215年。215年時,劉備尚且要以8萬軍隊才能與孫權較量,那麼,222年時,劉備怎麼可能會僅僅以4、5萬人東征呢?

劉備再是昏了頭,也不至於如此托大!

即使劉備托大,當初隨手就能拿出5萬軍隊到公安,此時,在進行了動員後,為何又還是只帶5萬人呢?

不必過於擔心蜀國對魏防禦力量不足

認為劉備東征軍不可能拿出很多人的說法,還有一種假設:漢中前線對魏防禦壓力大,至少要留足足夠兵力。這種看法低估了蜀軍依險而守的能力。曹丕曾經提出過想攻蜀的想法,被劉曄阻止:蜀遠吳近,蜀如果聽說我軍圖謀他後方,一定迅速回程相救。

當時,關中殘破,魏國要大舉攻蜀,必須從中原調兵前往,速度快不了。

而且,以漢中之險,只要蜀不犯原則性錯誤,3萬左右的軍隊足以防禦魏了。直到興勢之戰時,魏國國力已經遠遠強於曹丕時期時,王平也僅僅以3萬軍隊就擊退了魏軍的進犯。因此,劉備很可能之在漢中以魏延率3萬左右防禦,諸葛亮在成都居中調度,就可以有效防備魏國的進攻了!

回顧戰役部署:支黨4萬,並非劉備軍全部

孫權在給曹丕的求救信中提到的「支黨四萬」,並非劉備東征的全部兵力。

回顧當時劉備的戰役部署,我們就能大致瞭解,這「支黨四萬」,並非全部了。

222年1月,先鋒吳班、陳式率水軍出峽口。這波兵馬進到夷陵附近時失利(但是,圍困了孫桓軍於夷道城)。他們被宋謙攻破5座營寨,被迫轉入防禦;

222年2月,劉備再次出兵。他讓黃權節制江北各軍,自率主力「沿山截嶺」進軍。

孫權給曹丕的信是在2月28日。因此,很可能,孫權的信中所提到的「劉備支黨四萬,馬二、三千匹,出秭歸」指的是劉備這一波的軍馬。

此外,五溪蠻沙摩柯也率了1萬餘兵抵達前線參戰。除了劉備這「支黨四萬」和沙摩柯1萬軍外,在秭歸,應當也留有一定兵力。因為:秭歸是第二階段東征的出發地,不容有失,同時,上庸已失,秭歸側後不安全(當初孟達就是由秭歸進攻上庸)。劉備在秭歸整理了5個月才繼續東征,可見劉備對秭歸的防務是十分重視的(可惜在大敗局中,這些部署似乎完全沒有發揮就潰散了)。

而原先的吳班、陳式水軍及圍攻孫桓的部隊,也當有萬餘。

除此之外,加上黃權在江北所督軍隊(數字不詳),沿途運輸部隊,劉備此次東征,7、8萬人是少不了的。

因此,我認為,東征戰役中,劉備應當動用了7、8萬的軍隊。

經過多年的積累,劉備軍一度具備了相當強的實力,對曹、孫都形成了一定的壓力。

可惜,劉備一招不慎,辛辛苦苦積累的大軍灰飛煙滅,此後,蜀漢集團只能「知不可為而強為之」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