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夷陵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話說,關羽敗走麥城,不僅丟了荊州,還身首異處。第二年劉備不顧眾人的反對,毅然帶兵伐吳,最終夷陵一戰,大敗而歸。
而劉備此次出征卻把諸葛亮留在了益州,有人就說如果帶上諸葛亮,或許戰況就不會這麼慘烈,甚至有可能得勝歸來。
但筆者必須要潑一盆冷水了,且不說諸葛亮願不願意同往,而是劉備根本就不打算帶他,因為他不配。
當年,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是要佔據益州和荊州兩地互為犄角,才能北定中原。所以,對於孫劉聯盟他其實是個堅定的維護者。
即使劉備死後,他也是北伐曹魏,而沒有對東吳發兵。所以,劉備不顧眾臣的勸阻,毅然發兵,諸葛亮自然是不願跟隨的。
但是也有人會說,是孫權破壞聯盟在先,劉備伐吳是理所應當的。但理性的諸葛亮可不這麼想,借用經濟學裡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損失已然造成。
當下最大的敵人是北方曹丕,因為劉備起家靠的是「漢室正統」才能成立了這個初創公司,而北方的曹丕卻通過漢獻帝劉協的禪讓,致使劉備的漢室正統受到了威脅。
而孫權在東吳本來就是個外來政權,況且他跟劉備的利益根本沒什麼衝突,孫劉繼續聯合抗曹才是最理性的選擇。所以,諸葛亮沒有隨軍伐吳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我們印象中的諸葛亮是足智多謀的一個人,然而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他只擅長一些內政管理和外交方面的事物,統兵打仗根本不出眾,尤其是在劉備生前幾乎沒怎麼帶過兵。
而且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實則是看上了他的背景和在荊州的關係網,至於他的才能倒在其次了。
再者孫劉聯軍北抗曹操的時候,火燒赤壁的功勞應該歸屬於吳國大將周瑜,根本沒諸葛亮什麼事。
還有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隨軍的是鳳雛龐統,諸葛亮則和關羽他們留守荊州。再後來,劉備北伐漢中,帶的是法正,諸葛亮又被留在了益州大本營。
所以,以上足以證明,在劉備心目中,諸葛亮只是處理內政的一把好手,帶兵打仗有比他更優秀的龐統和法正。
而諸葛亮後來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那都是劉備死後的事情了。所以,劉備認為諸葛亮根本不配隨軍,讓他留在益州管理內政才是最佳之選。
況且,在劉備看來,出兵伐吳根本不是那麼艱難,橫豎對比都是蜀強吳弱,他劉備又是御駕親征,士氣必定高昂,所以劉備的輕敵也為他兵敗夷陵埋下了禍根。
歷史就是這樣,謹慎而善內的諸葛亮留守益州,輕敵的劉備獨自親征,遇到了老練沉穩的陸遜,被一把大火燒了七百里聯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