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蜀國,大概是大多數人心目當中最喜歡的國家了吧。畢竟《三國演義》這本書幾乎是以蜀國為主場來寫的,對於蜀國人物的事跡也都有些讚美和誇大。我們比較熟悉的,五虎上將,臥龍鳳雛。以筆者來說,最喜歡的是自然是諸葛亮。
當然,就事論事,就算沒有《三國演義》當中的誇大和美化,光是在歷史當中,諸葛亮也算是謀略家和軍事家當中的佼佼者了。他幾乎多次差一步就北伐成功,興復漢室,不過最終都差那一哆嗦。而有一次險招,從後世來看,諸葛亮當時用了,沒準就成功了,那就是子午谷奇謀。
子午谷奇謀是魏延提出來的。當時的魏延是這個意思,魏延引兵五千,用十天時間,殺奔長安,嚇走夏侯楙,拿下長安城,然後與諸葛亮會合,進而攻取咸陽以西的地盤,從而一舉奠定北伐勝勢。當然,魏延說的是有點大膽和誇張了,直接就把諸葛亮給嚇到了。之後,諸葛亮並未採用這個計謀。
那麼,諸葛亮為何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原因有三。
首先,諸葛亮是一個從來都謹小慎微的人。別說他唱的空城計,那是羅貫中杜撰的,真實的空城計不是諸葛亮使出來的。可以說,諸葛亮從來都是一個把算盤打滿的人,沒有把握的仗,他不打。而這子午谷奇謀,只有不足兩成的希望,諸葛亮不願冒險。
其二,蜀國缺兵少將。蜀國本來就是三國當中兵力最少的那個,而除了兵力之外,將帥的稀缺也讓諸葛亮捉襟見肘。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當時的蜀國,毫不客氣地說,拿出去一個魏延之後,就什麼都不是了。你當是有五虎上將加魏延嚴顏那個時候的蜀國麼?
最後,還是因為此計偶然性太大,難以預見。子午谷地勢難走,而且十天六百六十里,必定大量消耗魏延軍的體力。就算魏延真的完成,最後也要建立在夏侯楙被嚇走的情況下。可以說,這裡面環環相扣,風險太大,而少了任何一環,或許魏延和這五千軍士就都交待了。
其實,自劉備死了之後,我們也能夠預見到結果了,蜀國敗給魏國,最終被滅,之於歷史進程,也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