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陣營中戰功最為顯赫的可以說就是司馬懿,很多人認為在率領軍兵能力方面司馬懿甚至比諸葛亮更為出色,之所以在多次的對戰中司馬懿沒有好的成績,主要原因就在於曹操對司馬懿並不信任。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回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戰的時候並沒有曹操參與其中,因為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是戲說的成分,因此文筆的精彩程度是第一被關注的,而對於事實正視的程度不是很高。
在三國誌中有很多記載表明曹操對司馬懿並不完全信任,雖然在出戰的時候由司馬懿擔任軍師,甚至親自統兵,但是在兵權方面非常分散,每次司馬懿出征都會有曹操的直系親屬跟隨掌管大權,兵權分散在數人手中,因此司馬懿想要完全的集中兵力,進行統一的管理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再反觀諸葛亮這一方陣營則不同,諸葛亮本身在謀略方面就極為出色,而且在蜀漢完全受到劉備的重視,所出的謀略劉備幾乎是百分之百支持的,因此可以說在掌兵方面說一不二,能夠完整地對所有的軍隊進行調動,在此種情況之下司馬懿和諸葛亮進行對決,不僅在領兵力能力方面對決,更是在話語權方面對戰,在話語權方面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不對等性決定了司馬懿在對戰中也很難佔到任何便宜。
不過司馬懿在心智方面極為出眾,是不爭的事實,曹操在位的階段中司馬懿並沒有展現出任何一絲一毫謀反的心理,但是他卻將能兵將完全聚攏在自己的身邊,並且大量地提拔人才,凝聚著屬於自己的勢力。
後期曹魏被晉朝所取代,雖然是司馬昭進行謀反,但是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完全是因為司馬懿在此前打好基礎,無論是在領兵方面還是在,朝內大臣方面不都有很多人追隨司馬家族,這就讓司馬昭有了足夠的能力進行篡權,如果不是司馬懿打下的良好基礎,司馬昭即使再有野心也很難完成篡位這種事情。
在用人以及組織人才為自己所用方面司馬懿甚至比諸葛亮更為出色,諸葛亮從來沒有過任何私心,提拔人才也是為了國家能夠得到更好的棟樑之處,而司馬懿卻不是這樣我們會發現在三國中司馬懿提拔的將帥之才數量是最多的,遠遠高於尋找內部執政官員,這就是因為他知道想要獲得一分成就,那麼手中必須為我兵權,至少有四成之上的武將直接是司馬懿提拔進入到管理層,自然這些人在後期司馬昭某反篡權中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原因,後期雖然很多人都說司馬昭是不軌之人,但也有專家點評說司馬懿之所以沒有篡權並不是不想謀得江山,而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在他追隨曹操的初期就已經有了謀反之心,心思甚為縝密,一直都沒有被曹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