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打了兩百多年不缺糧,到了三國就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戰國七雄打了兩百多年不缺糧,到了三國就缺?

戰國七雄拼的是經濟實力,我們從三國時期的狀況來看,養兵十分艱難,老百姓叫苦不堪。戰國七雄打了200年都不缺糧,為何諸葛亮北伐總缺糧?在這個問題上,最核心的原因只在於一點——兵制。戰國時期的兵制和三國時期大相逕庭,完全不同的制度從而也導致了國家走向的根本不同。於戰國而言,國家實行全民兵役,即每每打仗,全國所有適齡的男人都必須出戰,無一例外;一旦沒有戰事了,除去一些守關人員,其他人統統回家種地,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也就是說,這些人不但是士兵,也是普通人國家需要他們上戰場,他們就丟掉農具披上戰甲,戰爭一結束,脫掉鎧甲,又老老實實成一個樸素農民。

國家軍隊是從來不會缺糧的!包括諸葛亮的軍隊也從來沒有缺過糧食。天府之國的蜀國怎麼可能缺糧食呢!諸葛亮缺的是「運輸糧食的能力」,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為什麼曹操和孫權不去操心弄什麼勞什子「木牛流馬」呢?因為不需要嘛!牛車馬車就可以了。諸葛亮不行,他的運輸隊伍只有山間小道可以走,後勤能力跟不上。按說呢!劉備和諸葛亮佔住四川了,好好的關起門過日子,也完全可以民富國強從來不會缺糧的。但是,也不行,因為蜀國政權的合法性來之於「興復漢室」這個宣傳口號,誰讓劉備是劉皇叔呢!要興復漢室必須去打曹魏政權和孫吳政權,因為他們是大漢貳臣。

諸葛亮北伐時期,蜀漢處於攻勢,而且是遠離國土的進攻。這樣就會遠離後方基地而且還會延長運輸線。長期處於進攻階段,還難以做到以戰養戰。雖然諸葛亮也曾經在戰場附近屯田,但是畢竟是在敵人的國土上屯田,難以做到持續有效的供應。商鞅變法時在秦國實行獎勵耕戰措施。獎勵耕戰政策的核心在於解決了戰爭和土地的問題。打仗是為了搶佔土地,搶佔了土地又可以養活更多士兵去搶佔更多土地。山東六國的變法雖然沒有秦國徹底,但在戰國改革浪潮中,其他國家也實行類似的方法和政策。

總的來說,從劉備白帝城托孤開始,諸葛亮一直為了中興漢室付出很多努力,大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也導致了常常染疾,最後病死於五丈原。諸葛亮也將鞠躬精粹發揮的淋漓盡致,然後後人敬佩不已,這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