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幾百年打仗都不缺糧 為何蜀漢打仗就一直缺糧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戰國幾百年打仗都不缺糧 為何蜀漢打仗就一直缺糧呢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蜀漢缺糧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很多《三國演義》的愛好者,都會對書中的幾次大戰深有感觸。比如說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等,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頁。

而在三國時期的很多戰鬥當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官渡之戰,諸葛亮幾次北伐,戰爭的轉折點,都是圍繞著兩個字:糧食。

一些細心的愛好者更是不難發現,三國時期的戰爭,很多時候,大家都是缺糧的,糧食的多少,足以決定戰爭的勝負走向。

反倒是在三國幾百年之前的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動輒幾十萬軍隊廝殺,卻好像並未出現過太過嚴重的缺糧現象。而在三國時期,歷史又往前前進了幾百年,糧食問題反倒更加突出了。幾萬軍隊的戰鬥,糧食往往就成了大問題。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1、制度問題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奇怪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制度。

戰國時期,諸侯國實行的是全民義務兵制。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全民皆兵,又全民皆非兵。戰國時期的士兵,絕大多數在平常非戰時期間,都只是農民,或者其他普通職業。

而戰國結束後,隨著歷史進入秦漢時期,中原基本上實現了大一統的局面。所以只需要保持一部分常備兵,其他普通人並不需要服兵役,只需服勞役。而戰國時期,兵役和勞役是沒有確切分別的。

當歷史延續到三國時期後,這種軍事制度仍是保留了下來,也既士兵和普通人分開。

正是這種制度,導致了糧食問題的出現。

在戰國時期,士兵們的吃飯問題,很多時候是由士兵自己來解決的。而在秦漢之後,隨著專業軍隊的出現,卻需要建立專門的後勤保障部門。士兵們不需要再考慮吃飯問題,只需要考慮如何打仗,戰鬥力自然是上去了。可是後勤問題,就成了一個單獨的問題而出現了。

2.戰國時期人口更多

雖然從歷史上來看,三國時期比戰國時期晚了幾百年。但在人口上,三國時期其實要比戰國時期少很多很多。

有學者曾經專門考證過,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成熟,生產力大大提高,戰國中期人口達到了一個峰值,絕對超過三千萬人。

而三國時期,經過東漢末年的長時間混亂,中原人口早已經持續降低了很多年,已經不足戰國時期的一半。

人口的減少,自然同時也會讓糧食總量減少,那麼專門打仗不事生產的軍隊,自然也就會面對缺糧的局面了。

另外,三國時期,軍糧問題最嚴重的,其實只是蜀漢一家。反觀東吳和曹魏兩家,糧食問題則沒有那麼明顯。這其中的關鍵,仍是人口問題。三國當中,蜀漢國力最弱,人口也最少。這一點,在後世王隱在《蜀書》中,曾對蜀漢投降時的人口有明確記載:

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不足百萬人口,去供養近十五萬的官吏和士兵,相當於每五個人就需要養一個士兵或者官吏。

這種情況下,不缺糧才怪呢!

3.古代運糧極為困難

從戰國時期到三國時期,雖然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可是在生產力方面,卻並沒有什麼大的突破。

在運輸方面,效率更是低的嚇人。要想遠距離運輸糧食,就只能靠人力和畜力。

這是問題的關鍵,是最重要的一點。

人力和畜力運輸糧食,效率低下不說,本身也需要消耗糧食。事實上,這個問題即便到了清朝中葉,都沒有得到解決。比如說明朝的時候,如果想從糧食比較多的江浙地區,把糧食調到北邊宣府大同一帶。每運輸一斤糧食,至少要消耗五斤糧食以上!

這還是走比較平坦的官道。像當時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運糧需要走最難走的蜀道,那消耗肯定就更大了。

反倒是戰國時期,當時幾個諸侯國的國土面積,其實都沒有那麼大。最遠的運糧距離,也不超過五百里。這樣的情況下,運糧難度要比三國時期長距離運糧,容易太多了。

在古代,其實還有一種比較方便的運糧方式,那就是水運。用船去運輸糧食,絕對要比人力和畜力的效率高太多。

但問題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地理位置,注定是用不了這種法子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