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諸葛亮布衣,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臣本布衣」出自三國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其中的布衣是指古代當時普通百姓的衣著,這裡用布衣來代指普通百姓。因此,「臣本布衣」按現代意思就是說,「我原本只是普通百姓」。
下面,分析一下當時為何用布衣來代指普通百姓?
一方面,古人對衣著有嚴格限制,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其衣著材質也不一樣,即所謂「人靠衣裝」。而布衣成了普通百姓的標誌。
由於三國普通百姓不能穿著絲綢等材質衣服,而只能穿布衣,所以當時用布衣代指普通百姓。
據《荀子·大略》中記載,「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可見,春秋戰國時,身份低賤便被稱為一介布衣。
而在漢朝《鹽鐵論·散不足》中,規定更加詳細,「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從規定中可知,普通百姓一生中,基本上只能穿布衣;除非年紀非常大,到了八九十歲後,才會被特赦可以穿上綢緞衣服。但是,在古代七十古來稀,普通百姓能活到穿絲綢衣服年齡的人,更是稀少,所以用布衣代指普通百姓。
另一方面,受制於當時生產條件,麻布才是最為經濟的布料,因此普通百姓只能選用麻布製成衣服,布衣在普通百姓中極為普遍。
三國最為出名的絲綢產品為蜀錦,可是蜀錦原材料為蠶絲,本身異常珍貴,加上生產工藝繁瑣,並且織造的生產效率低下,因此,在古代便有「寸錦寸金」的說法。所以,當時的蜀錦只能是皇室與達官貴人才能擁有的奢侈品,與普通百姓無關。
所謂布衣,其實就是麻布制的衣服,當時除了絲綢,能用於作為布料的就是麻布。據《禮記》記載,「治其麻絲,以為布帛。」在古代,各地種植各種麻類植物,麻的產出量大,用麻織出來的麻布數量也大,經濟實惠,所以,古代普通百姓都穿麻布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