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篡位之路,不可謂不艱辛,曹氏家族的人對他的警惕心從來沒有放下的時候,直到曹爽中計,大意失兵權,司馬懿才掌控了曹魏大權。除了曹氏家族的人,還有一位對司馬懿造成威脅的大將。他就是,曾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張郃。
在曹操去世後,仍有很多人為了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紛紛傾心輔佐於曹丕等人,張郃就是其中一位。張郃原本是袁紹手下將領,官渡之戰後,袁紹竟然相信讒言,要處決張郃,這讓張郃十分失望,於是就投靠了曹操,曹操不計前嫌,大度地接納張郃,甚至還提拔張郃為先鋒,委以重任。這讓張郃十分感激,因此,他就成為司馬懿謀反之路上的一大絆腳石。徐晃是比張郃資歷更老的大將,當初徐晃的存在,就是為了防範司馬懿在軍中培養自己的勢力,避免其涉足兵權。
同理,張郃的存在,對於司馬懿來說就是有一個徐晃。當初在西北的戰役有諸葛亮坐鎮,曹真屢戰屢敗,無奈之下,曹睿只好讓司馬懿前去抵禦諸葛亮。司馬懿到任後,他發現自己的軍功比不上張郃,張郃從曹操平定漢中之後,就一直待在西北,可以說,在西北將士的心中,張郃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僅如此,張郃曾立過無數戰功,張郃的軍功,比司馬懿多多了。
但是司馬懿卻成了張郃的頂頭上司,雖說司馬懿能力不輸張郃,但是從資歷上來說,十個司馬懿都不足以踩到張郃的頭上,因此,司馬懿的軍令,張郃每每都會質疑,甚至反對。這讓司馬懿明白,張郃的存在,對自己在軍中立威是一大阻礙。於是,司馬懿開始想方設法地幹掉張郃,思來想去,諸葛亮就成了司馬懿借刀殺人的那把利刃。
司馬懿奉命領軍抵禦諸葛亮,司馬懿下令,將大軍集合在一起守在諸葛亮的必經之路上。張郃不願意看到司馬懿統帥如此龐大的軍隊,對司馬懿的決定提出質疑。但是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更方便司馬懿在軍中培植自己的心腹。當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無計可施,蜀軍糧草耗盡,被迫撤退的時候,就是張郃死期到來的時候。諸葛亮糧草耗盡退兵,其兵力、士氣都未曾有過多大的耗損,有道是窮寇莫追,魏軍如果追但是司馬懿卻執意要張郃領軍前往追擊,以至於,張郃斃命在了蜀軍的亂箭之下,死無葬身之地。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張郃資歷再怎麼深,司馬懿的職位擺在那裡,司馬懿奉旨而來,張郃如果違抗軍令,就如同違抗聖意,即便沒有死在戰場上,也會因違抗軍令被處死。死在戰場上比抗命被處死,對張郃來說更加榮耀。因此,張郃選擇慷慨就義。張郃死後,再也沒有能威脅到司馬懿的存在了。司馬懿封死了張郃的生路,逼迫他為國犧牲,這也是司馬懿的本事。諸葛亮在此,幾乎是被利用了一把,這讓許多認為諸葛亮之智,遠超司馬懿的人們應該是感到驚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