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趙雲的結局說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趙雲的結局說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接上一回,諸葛亮和趙雲在劉備生前沒有受到重用,但在劉備死後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特別是諸葛亮,曹魏一直以為:蜀中唯有劉備。直到諸葛亮北伐,他們才知道蜀中還有一個諸葛孔明。

諸葛亮大大延緩了曹魏滅蜀漢的時間,趙雲也得以成為主將帶兵出戰。這或許是歷史上他們兩人最好的結局。但筆者以為:他們本可以活得更好,只是他們選了錯了人!

這個話題也許會引起一些朋友的不滿,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化本身就需要交流與碰撞,我只是想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對於趙雲來說,他有三種選擇:公孫瓚、袁紹和劉備。這三種選擇對他來說都很無奈。公孫瓚和袁紹不用說,誰跟他們都沒有好下場。而劉備僅僅算是相對較好的選擇。上回我分析過,劉備需要的是有硬實力的地方勢力,趙雲單槍匹馬在他心中只能做一個家將,所以終劉備一生,趙雲都未能單獨為將。

諸葛亮的選擇也有三個:曹操、孫權和劉備。當時荊州大部分士族、名流不都歸順了曹操嗎?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不就在東吳效力嗎?可是諸葛亮偏偏選擇了劉備。

我們來看一下曹操、孫權、劉備三人的用人風格。

1、劉備,上次已經分析了,他出身低微,起點低,更需要有實力和影響力的人加入,走的是當年光武帝劉秀招撫名流、收編地方武裝的套路。

2、孫權,雖為江東人士,但其父親孫堅的老家底基本是外來人。佔據江東後,為了穩定其統治,大量啟用當地地方豪強及地主,形成利益共同體。即便這樣,後來東吳還是叛亂不斷。

3、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舉。他的用人風格和其他兩位很不一樣。他不注重門第和出身,甚至能重用有缺陷和投降過來的人,且不計前嫌。

比如:於禁、樂進就是曹操從行伍裡面提起來的良將;張遼、張郃、徐晃都是從敵營中投降過來的,結果成為曹魏的「五子良將」;曹洪是一個很貪財的人,但是曹操很看中他能打仗,後來曹洪還救過曹操一命;賈詡曾經幫助張繡擊敗曹操,並殺死了曹操的愛子曹昂和大將典韋,但曹操還是重用賈詡,成為曹魏開國元勳。

從諸葛亮的身世來看,雖然和荊州劉家、蔡家、黃家攀上了姻親關係,但根本沒享受到關係戶的待遇。不然也不會「高臥隆中」,「躬耕於南陽」。

所以,諸葛亮的情況更適合曹操的用人風格。如果他選擇為曹操效力,難道不會像荀攸、郭嘉那樣受到重用嗎?當時天下還未平定。

但是諸葛亮滿以為在落魄的劉備手中會受到更大的重用。結果跟了劉備以後才發現:劉備的用人和自己不大對口。雖然諸葛亮後來用盡畢生心血挽救弱小的蜀漢,但最終還是累死在自己堅持的理想之中。

如果,他選擇曹操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