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究竟誰贏誰輸 劉備是最後的贏家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漢中之戰究竟誰贏誰輸 劉備是最後的贏家嗎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漢中之戰,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漢中之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此戰到底是誰嬴了?誰輸了?劉備真的是最後的獲勝者嗎?

這是一場不被歷史所記載的戰爭 ,但他卻是實打實的, 確定了三國鼎立狀態的一場戰役 ,他的作用可能比赤壁之戰還要大 這場戰爭就是, 劉備和曹操兩方, 歷時2年的大戰 漢中之戰, 此戰劉備佔據漢中 ,領士得到擴張 ,進而稱王, 這場看似以劉備完勝的戰役, 到頭來真的有所謂的贏家嗎? 你瞭解就是這場所謂的大勝的戰爭, 差點讓劉備亡國滅種嗎?

漢中之戰劉備明明打贏了曹操, 卻為何說是劉備一生中最大的失敗呢? 回顧歷史 尋求真相 去探尋漢中之戰到底是誰贏了?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 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 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發起, 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結束, 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 公元208年 ,劉備與孫權結成聯盟 ,於赤壁之戰大破曹操之後, 收復荊州各郡 ,劉備以荊州為根據, 進而攻佔益州, 曹操擊敗以馬超、韓遂為首的關中聯軍 ,進而攻佔張魯佔據的漢中地界, 漢中與蜀中相接, 曹操進軍漢中, 給剛剛易主的蜀中百姓帶來不小的震動, 傳蜀中一日數十驚, 司馬懿勸諫曹操可趁機攻佔蜀中 ,但曹操後方卻發生叛亂, 曹操留夏侯淵、徐晃、張郃等鎮守漢中, 並讓張郃進犯巴西.

公元215年 ,鎮守荊州的關羽與孫權發生矛盾, 孫權派人襲取荊州 ,劉備率軍支援關羽, 而此時張部深入巴西 而此時張郃深入巴西, 已經攻打到宕渠一帶 ,劉備忙與孫權講和, 湘水劃界後 ,率領張飛於瓦口關大破張郃, 張郃退走後 ,劉備在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下 率領軍隊攻打漢中, 這場戰爭 ,劉備可以說進行得異常順利 ,斬殺夏侯淵 ,奪取定軍山 ,此時的劉備躊躇滿志, 說即使曹操親自前來, 也不能改變什麼, 自己一定會擁有漢中 .

劉備在山上紮營 ,佔據險要 固守不戰, 與曹操對持 ,曹操來爭漢中 ,將數干萬囊糧草搬運到北山積 ,劉備派人到成都, 讓諸葛亮調兵來支援, 楊洪以漢中是益州咽喉 ,存亡之機, 勸諫諸葛亮, 在這種時候應該男子當戰 ,女子當運, 時黃忠在趙雲營內, 黃忠見曹操運送了這麼多的糧草 ,於是建議趙雲可以去劫取, 但曹操的囤糧重地 ,應該是有重兵把守, 為謹慎起見 ,趙雲與黃忠約定期限 然後再讓黃忠領兵去劫糧 ,黃忠逾期未歸 ,趙雲率領輕騎前往接應, 正與曹軍相遇, 曹軍緊追不捨 直到趙雲營前, 趙雲大開營門 ,偃旗息鼓, 曹軍懷疑趙雲設有伏兵, 引軍退走, 趙雲趁機反擊, 曹軍驚駭, 自相踐踏, 死傷極多.

後來 ,劉備開始主動出擊 ,派劉封於陽平關前叫陣, 曹操大罵劉備常派義子出戰, 稱自己可用黃須兒曹彰 ,來與劉封一戰 ,曹操於是派人去召曹彰來援漢中, 五月 ,趕至長安, 但曹操已經撤出漢中 ,漢中之戰以劉備的勝利而結束, 這年的七月 ,劉備自稱漢中王, 但是這場看似劉備完勝的戰爭 卻是劉備一生之中最大的敗筆, 劉備這個人, 雖然優點很多, 比如用人不疑, 比如百折不撓 ,但他也有兩大致命缺點, 即外交水平差與形勢遲疑 ,這使得劉備集團 ,處理外務只有一種方法.

那就是軍事壓迫或武力爭寺, 反觀曹操的戰略是相當清晰的, 他在建安二十年七月 ,拿下漢中後 就已經開始 ,在籌劃遷徙漢中百姓的事情了, 但中國人安土重遷, 想要強迫漢中數十萬人口 遷離漢中富庶之地 ,這是不現實的, 漢中是政教合一的集團, 漢中百姓既是生產集團 ,也是宗教集團 如果五斗米教的張魯, 肯歸順曹操, 那麼數十萬五斗米教眾 ,應該也會願意隨張魯遷去內地.

所以, 曹操在七月已經拿下漢中 ,卻並不急著走, 而是開展了 大量外交政治思想宣傳工作, 事實證明 ,這些工作並不是白費力氣 ,而是一點一點產生了奇效 ,在大家的印象中, 漢中似乎是偏遠貧瘠之地, 只有軍事意義沒有經濟意義, 其實不然, 漢中盆地山環水繞, 氣候溫潤, 土地肥饒 ,多有利於農業墾殖的河川平原 《華陽國志》,稱其, 土壤沃美 ,賦貢所出 ,略侔三蜀 ,曾與天府之國蜀中齊名, 境內漢水及其大小支流縱橫交織 ,便於發展水利事業 ,稻麥皆宜.

可以說是魚米之鄉 ,是天然溫室, 是西北的小江南 ,所以漢末大亂之時 ,關中三輔地區, 有數萬戶民眾選擇逃亡漢中 ,正如張魯功曹聞圃所言, 漢川川之民 ,付出十萬 ,財富士沃, 只惋惜曹操預先認定 ,漢中守不住, 結果竟將漢中數十萬百姓, 幾乎曝光 最終讓它變成了一片荒涼的軍管區, 但是很惋惜, 曹操的戰略雖昭然若揭 ,劉備卻遲遲不去動手打漢中, 甚至在劉備漢中之戰大勝之後 仍然不準備一鼓作氣拿下漢中, 而是返回成都做起了皂男 ,, 足足休息了三天時間, 在蜀漢所有重要人物的傳記中, 這三年基本都是空白的, 說明大家真的是在休息.

而正是這丟失的三車, 最終要了蜀漢政權的老命, 總之, 劉備在取得益州後的一系列戰略決策, 都發生了重大失誤 ,首先用武力爭荊州江南三郡是下策, 其次沒有及早爭漢中是失策, 最後費盡力氣, 只奪得一塊空地, 無法在短時間內, 建成進攻曹魏的前沿基地, 進而導致關羽襄樊之戰期間 劉備方面無法進行很好的配合, 更進一步導致曹丕篡漢後, 劉備無法進討國賊 ,而只能向孫權復仇 ,再進一步還使得後來諸葛亮在北伐時, 每每苦於糧餉跟不上, 最後只能費很大的力氣, 在漢中發展軍事屯田 ,才讓形勢稍有好轉 .

但此時諸葛亮的年壽已盡, 無力回天, 如果說漢中之戰的勝利, 對於劉備來說是戰略眼光不夠的話 ,那麼在漢中之戰後僅兩個月 ,劉備就自稱漢中王這一決定來說 ,就是徹頭徹尾的昏招, 此舉實為居虛名而害實利, 過早暴露了自己的雄心, 反而向天下人, 昭示了自已格局的不廣闊 ,漢朝封王是有嚴格限制的, 要麼是皇帝的親生皇子 ,要麼是諸侯王嫡子, 諸侯王其餘兒子 ,除非是皇帝特別加恩封王, 通常亦只能封侯 ,以劉備西漢景帝子後裔的遠支宗親身份, 就算在東漢王朝 ,立下伊尹、霍光之類 ,匡扶社稷的大功, 也就是拜大將軍, 攝行國政、封侯 ,而絕無封王之理, 劉備想成就帝業的合法渠道 .

同樣比照劉秀例 ,在曹魏顛覆漢朝已成事實的前提下, 克復長安、洛陽這兩京之一 ,據有天下其半時 ,方可自立社稷 ,當然是示天下器局之不廣, 令仁人志士大失所望, 換言之 ,漢獻帝禪讓曹丕之前, 若劉備能攻滅曹操, 統河山 ,那麼他可比照周公例 ,為天子尚父執政 ,或可以匡扶社稷功, 特封為王 天下人皆能服膺, 這樣劉備的歷史地位將極其崇高, 足可比擬元聖周公 ,可若自立為帝, 傳及子孫 ,仍不免遭史書後人詬病, 平心而論 ,若能為干載不易之聖賢 ,又何必定要汲汲於一朝之帝皇? 曹操稱魏王 ,劉備罵他是叛逆而討伐 .

結果自己也不顧朝廷法度和體制稱王, 正因曹操明目張膽破壞漢制, 所以天下皆知他 ,實為漢賊 這才是劉備一直高舉保漢大旗的, 立身之本, 但是劉備卻似乎是忘了這一本質 ,漢可中稱王 ,從政治上來說 ,這的確是一個弊大於利的大昏招, 而真實的漢中之戰到底如何? 何至於讓劉備差點亡國滅種? 首先從地形上來說 ,漢中就是蜀地北部, 最為重要的支點 ,誰佔據了漢中 ,誰就擁有戰略上的絕對主動權 ,如果漢中在曹操手裡 ,就等於是掐住了劉備率軍出川 ,北上中原的道路, 只要是派兵守住這裡 ,就可以輕鬆將劉備困死於蜀地之中 .

而且, 曹操還可以隨時以此為前進基地 ,揮軍南下 一路入蜀 ,直達成都 ,同樣的 ,對於劉備來說 漢中的得失也是非常關鍵 ,佔領了漢中 ,不僅可以以此為屏障 ,倚地形之利 ,阻止曹軍南下入川 而且 ,劉備是進可攻退可守, 隨時可以以漢中為北出中原的跳板, 率軍出擊 ,並直取中原, 因此曹劉兩家對於漢中的爭奪 已成必定 而對於這場大戰 《三國誌》中並沒有詳細地描述 僅僅在幾個著名人物的傳記中看得到 ,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 ,在大戰的開始, 劉備軍完全處於下風 ,儘管出師不利 .

但劉備並沒有停下攻打漢中的步伐, 他命令諸葛亮坐鎮成都, 自己親統軍隊進攻, 在兵力對比上逐漸佔到了優勢 ,也令曹軍初期取勝的, 佔優形勢迅速縮小, 總之劉備的想法就是, 利用蜀中巨大糧資儲備, 來和曹操拼消耗, 等到曹操耗不起的時候 ,就是他出兵反擊, 打曹操一個嘴啃泥的時候 然而, 這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那就是蜀中再富有, 儲備再豐富, 畢竟也只是一州之地, 能夠坐擁大半個天下的曹操 比拚消耗? 曹操是三國時代知兵第一人 ,戰略眼光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曹操是三國時代知兵第一人 ,戰略眼光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他不但識破了劉備的部署, 而且來了個將計就計 ,主動迎合劉備的戰略, 拼起了消耗 .

於是曹操調集了大量的騾馬, 將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到前線, 想當初劉備入蜀 ,幾萬人馬在葭萌關和張魯對峙 ,都是劉璋在提供後勤和糧草, 到後來和劉璋翻臉 ,兵戎相見, 劉備也不是一帆風順 光在雒城被張任阻擋了一年多 ,後來包圍成都也有大半年的時間, 好不容易拿下益州, 劉備又兵發公安 ,和孫權對峙, 接著又一個來回套向漢中, 和夏侯淵張郃打了整整一年 ,接著又一個來回奔向漢中, 如此高強度的兵力調動和作戰, 如此來回的折騰 ,劉璋當年給他積攢在蜀中的錢糧 .

已經被揮霍得所剩無幾 ,不僅如此, 蜀中的人力物力 ,也基本上被劉備透支扒底 ,甚至已經到了男子當戰 ,女子當運地步, 男男女女都被征發入伍, 試問還能有誰去耕種日地? 試問還能有誰去耕種田地? 原本號稱天府之國的益州大地, 此時已經是良田荒蕪 ,百姓衣食無著 ,餓殍遍野 ,無可奈何之下 ,劉備只得在 ,另一個戰略方向上作文章, 他命令關羽率領荊州軍 ,出兵攻打樊城 ,迫使曹操兩路用兵, 加大消耗力度 ,樊城離許都不遠 ,就威脅到了曹操的核心地盤, 大本營岌岌可危, 必須要回軍相救, 只要是曹操一回軍.

那麼漢中的壓力就能陡然減小, 劉備這邊也可以喘上一口氣 ,緩過勁來 ,只不過關羽先勝後敗, 水淹七軍一戰擒於禁, 斬龐德 ,聲勢大盛 ,令曹操腹背受敵 ,不得不回軍救援 ,然而之後的形勢卻直轉而下, 先是關羽孤軍深入, 被徐晃打了個長驅直入, 之後被呂蒙、陸遜 ,玩了個白衣渡江 ,突襲南郡公安 ,最終關羽後路被斷 ,進不得退不能 ,只能是全軍潰散, 最終還丟了荊州 ,關羽的出擊 確實為漢中的劉備緩解了困局, 支撐不起兩線作戰的曹操, 終於從漢中前線退兵, 能拿下漢中之地, 對於劉備來說, 戰略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 ,劉備所能得到的, 也就僅此而已, 漢中地界原本還算密集的人囗 ,已經全部被曹操遷走, 留給劉備的, 只有空空的地盤 ,更嚴重的是, 劉備的發家之地 ,人口密集的荊州, 也被東吳佔領, 而今, 劉備手中僅剩下東西兩川的地盤, 人口不足百萬, 和曹魏多達近干萬人口 ,和江東孫權的三百多萬人口比 ,實在是顯得微不足道 ,這也成為了之後數十車間 ,制約蜀漢發展的最大軟肋,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漢中之戰, 它沒有演義中 .

所描述的那樣繪聲繪色 ,精彩絕倫 ,只是一場純粹的攻防消耗戰, 它不僅是三國時代, 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 而且其歷史影響意義, 也並不輸於赤壁之戰, 客觀來說 ,赤壁之戰的結果 ,是宣告了曹操一統天下計劃的破產 ,可以算是三分天下的鋪墊, 而漢中之戰的結果, 才是真正預示著曹操、孫權、劉備三方 ,都各自擁有了自己的地盤, 在之後的數年中, 曹魏,蜀漢,東吳 曹魏,蜀漢,東吳 陸續稱帝建國 ,三分天下的時代 ,從此正式開幕 ,那麼反觀曹操, 他在漢中之戰中的最大損失是什麼呢?

對於家大業大的曹操來說 ,他最大的損失, 可能只是單單死去了一員大將, 也就是主將夏侯淵 ,從建安16年 曹操西北平叛開始, 夏侯淵就是西北的主將 ,勝征戰無數 被曹操稱之為虎步關右, 所向無前, 直到在定軍山 ,夏侯淵被黃忠殺死, 夏侯老將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無人能敵 ,夏侯淵的意外陣亡 造成了曹操的指揮體系, 被打亂了 ,而縱觀整個戰役前後, 對於曹操來說 ,陣亡一個夏侯淵 ,可能真的是最大的損失, 雖然失去了漢中地區 ,但是漢中百姓早已 ,遷移至自己的轄區 ,再加上放棄漢中防線 ,還能夠從容應對 ,來自關羽和東吳方面的壓力 .

因此來說 ,表面上看漢中之戰劉備軍大獲全勝 ,實際上 這場戰鬥最後的贏家卻是曹魏政權, 漢中之戰後, 關羽被殺 ,劉備怒不可遏發動夷陵之戰, 慘敗而歸 東吳因此 ,實力也有所損失 ,而反觀曹魏政權 不僅稱了王, 還奪了漢室的天下 ,順利稱帝 ,勢力更是沒有受到一點的損失 ,漢日中之戰 曹劉雙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戰力 ,劉備方參戰將領張飛、馬超 趙雲、黃忠等 .

曹操方參戰將領夏侯淵、曹休 曹真、張郃 徐晃、郭淮等 都是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 ,可謂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 然而這場持續了, 將近兩年之久的戰爭, 史書上的交待非常少 ,歷代也少有對這場戰爭的戰術評價, 不可為不遺憾, 歷代也少有對這場戰爭的戰術評價, 不可為不遺憾, 但卻也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的遐想, 不瞭解屏幕前的您, 是怎樣看待這場戰爭中 曹劉雙方的得與失的, 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我們下期再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