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在漢中之戰中,不管是劉備還是曹操,都調集了眾多著名將領。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
結果,在這場著名將領雲集的戰役中,劉備在公元219年贏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也即劉備佔據漢中,疆域得到擴張,並進位漢中王。不過,在奪取漢中之地後,劉備並沒有繼續向北進攻關中。眾所周知,關中作為漢朝都城的長安所在地,可謂兵家必爭之地。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奪取漢中後,為何不乘勝追擊,拿下關中呢?
一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而就現在來說,關中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
但是,不管怎樣,關中因為是秦漢都城所在地,易守難攻,沃野千里,劉備一旦奪取的話,不僅可以直接進攻洛陽等中原之地,還可以向西先攻略隴右、涼州等地。可是,在漢中之戰後,劉備並沒有進攻靠近漢中的關中。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這是因為關中和漢中看似非常鄰近,卻被山脈所阻礙,也即想要進圖關中,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二
從地圖上可以發現,在關中和漢中之間,正好隔著秦嶺山脈。因此,由於山脈的阻隔,曹魏在關中之地可以據險而守,以此發揮地形上的優勢。而就劉備來說,想要從漢中進攻關中,糧草等後勤物資的運輸,無疑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漢末三國時期,交通運輸條件還比較落後,因此,由於山脈的阻隔,劉備的後勤補給能力,很難維持數萬人的部隊來進攻關中。
可是,一旦兵力較少的話,又無法擊敗曹魏在關中一帶的守軍。另一方面,在劉備去世後,魏延曾向蜀漢丞相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謀,也即魏延率領五千精兵偷襲長安。對於魏延來說,之所以敢於偷襲長安,一個理由就是當時鎮守此地的夏侯楙「怯而無謀」。但是,在漢中之戰後,曹操留在此地的武將,可都是猛將。其中,公元219年,曹操率領大軍撤出漢中後,令張郃屯兵於陳倉。
三
除了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魏王,以曹真為鎮西將軍,都督雍州及涼州諸軍事,追錄其前後功勳,進封東鄉侯。對於曹真來說,作為雍涼都督,也鎮守在關中一帶。因此,張郃、曹真等大將雲集此地,顯然就是防備劉備乘勝追擊,攻取關中。所以,劉備一旦出兵的話,自然不會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即曹操早就做好了防禦部署。
事先有準備,再加上關中易守難攻的地形,又有張郃、曹真等將領的支援,這讓劉備奪取關中的概率一降再降。此外,在以上兩個原因之外,從劉備自身的角度來看,其也缺乏在漢中之戰繼續發動關中之戰的實力了。漢中爭奪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持續了將近兩年之久。
四
最後,在漢中之戰中,雖然曹操一方損失了夏侯淵等大將,但是,劉備一方也陣亡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領。更為關鍵的是,劉備方前線兵力不足,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可見戰爭過程中,劉備方的局勢也不是很樂觀。因此,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幾乎是拼盡全力了。所以,等到漢中之戰結束後,劉備必須休養生息,無法繼續發動一場較大規模的戰役。
公元219年,關羽在荊州一帶發動襄樊之戰,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緩解劉備的壓力。也即當時的劉備,連防守都比較費勁,更不要談繼續進攻關中了。公元220年,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斬殺。對此,劉備也沒有立即發動針對東吳的戰爭,而是等到公元221年,才正式起兵。究其原因,也是由於漢中之戰帶來的消耗實在太大了。從這一角度來看,如果劉備在漢中之戰結束後強行發動關中之戰,益州後方的叛亂很可能提前發生,到時候前方和曹魏作戰,後方又有叛亂,東吳再趁火打劫的話,蜀漢很可能要提前走向滅亡了。
綜上,在公元219年結束漢中之戰後,劉備先是進位漢中王,對手下的文臣武將進行陞官加爵,畢竟當時距離平定益州,也只過去了五年,劉備需要安撫益州之地的百官,並積攢實力,為接下來的戰役奠定良好的基礎。可是,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殺,徹底打亂了劉備的計劃。如果沒有東吳的干預,關中確實有可能成為劉備的下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