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馬超的義父,雄踞西涼三十餘年最後結局如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他是馬超的義父,雄踞西涼三十餘年最後結局如何?

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韓遂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張角黃巾起義失敗之後,東漢王朝並沒有從危機之中得到解救。之後在東漢境內又爆發了一些小規模的起義,如漁陽的張純勾結鮮卑反叛,長沙賊區星自號將軍起義,益州的馬相打著黃巾軍的口號寇略州郡。不過這些叛亂的規模很小,很快都被朝廷給鎮壓了下去。真正威脅到東漢王朝統治的一次反叛,要數西涼的叛亂。

中平元年,冬,也就是東漢朝廷鎮壓張角黃巾起義後不久。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勾結先零羌反叛,他們推舉邊章、韓遂為首領擁兵十餘萬直三輔地區(今陝西中部地區)。西涼叛亂傳到京城之後,引起了很大的騷動。這次反叛相對於黃巾起義來說對東漢王朝影響要更大,因為這次反叛是地方割據開始的徵兆。叛軍首領之一的韓遂成為東漢末年割據地方最久的軍閥之一。

西涼叛亂是由羌、胡率先發起的,而據說邊章和韓遂是被羌、胡脅迫參與反叛的。這裡我們要特意對這次羌、胡叛亂進行一下說明,因為這次羌、胡叛亂並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西漢初年,中原王朝最大的外患是匈奴。漢武帝在位時屢次對匈奴用兵消滅了匈奴主力,中原王朝基本解除了匈奴外患。之後匈奴內部自相殘殺分裂為了南北兩部,最後北匈奴西逃,南匈奴則歸順了東漢。

東漢初,南匈奴內附。光武帝劉秀將他們安置在河套地區,在南匈奴又設置了匈奴中郎將對其進行管理。從此匈奴之禍基本算是解決了,但新的外患羌禍卻發生了。

從《後漢書 西羌傳》的記載來看,羌人的叛亂在東漢時期基本沒消停過,可以說東漢王朝的滅亡和羌禍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東漢末年的羌人反叛並不是偶然事件,在當時是個司空見慣的現象。那麼隨羌人反叛湟中義從胡又是什麼來歷呢?

湟中義從胡本是西域大月氏國的支部,曾居住在張掖、酒泉一帶。後來大月氏國王被匈奴單于所殺,部分月氏人逃入羌人的居住地和羌人互相通婚。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大破匈奴後,這些月氏人遂投奔了漢朝。

降漢的這月氏人有一部分被漢朝收編為兵,因此漢朝稱呼他們為義從胡,意思就是附屬漢朝的胡人。這些義從胡儘管追隨漢軍作戰,但由於他們和羌人通婚所以和羌人的關係要更為密切一些。

羌人、湟中義從胡的反叛我們可以理解,那麼他們為什麼要推舉韓遂、邊章這樣的漢人為首領呢?史書上記載韓遂、邊章是被羌胡脅迫參加了叛亂,但顯然能看出的是韓遂、邊章和羌胡之間應該有很深的來往。不那他們二人怎麼會無緣無故地被推舉為叛軍首領。從這裡也反應了當時西涼地區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那就是地方豪傑和羌胡之間暗通,他們相互結盟在當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據說董卓年輕時曾遊歷於羌族部落,因此他結交了不少羌人首領。後來這些首領們還曾去董卓家拜訪過,董卓於是殺掉耕牛來款待他們。這些首領們被董卓的誠意所打動,他們回去之後立即獻給董卓上千頭牲畜。

從董卓的事跡中可以看出,當時地方豪傑結交羌人應該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韓遂、邊章和董卓一樣,他們也是結交羌人的地方豪傑。

韓遂、邊章叛亂時,董卓已經官居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了。戲劇性的是,董卓被朝廷任命為中郎將去鎮壓韓遂、邊章。

韓遂、邊章組成的叛軍所向披靡直寇三輔地區,前來抵擋的朝廷軍隊屢戰屢敗,而正在這關鍵時候卻發生了一次超自然現象,據說有一天夜裡突然下起了流星雨,流星發出的光照亮了叛軍的營,軍中的驢馬嚇得嗷嗷叫。韓遂、邊章商議認為這是不吉利的現象,於是就下令退軍。在叛軍撤軍的時候,董卓率軍追擊斬殺掉數千叛軍,這算是朝廷在這次叛亂中最為突出的戰績了。

叛軍撤軍之後不久就發生了內訌,韓遂殺掉了邊章、北宮伯玉獨攬了兵權,隨後隴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黃衍勾結韓遂也加入了叛軍的行列。由此可以看出,這次羌胡叛亂幕後真正的策劃者很可能就是這些地方豪傑,羌胡很有可能是被煽動造反的。之後漢陽人王國殺死了漢陽太守傅燮起兵自稱合眾將軍,韓遂等人於是推舉王國為首領再次聚集兵馬寇略三輔地區。但這次叛軍卻被東漢著名將領皇甫嵩擊破,王國隨即也被韓遂等人廢掉。

西涼叛軍顯然是由韓遂等人為首的地方豪強做主,其中韓遂的影響力較大。但由於這支叛軍是由各個小軍閥組建的團結,所以其內部矛盾重重。這也是為什麼這支擁兵十餘萬頗有戰鬥力的西涼叛軍無法成就大事的主要原因。王國被廢掉之後,韓遂等人又推舉名士閻忠為首領。閻忠愛惜自己的名譽不願意當叛軍的頭子,不久便離奇病死。

閻忠死後,西涼叛軍解體分裂成為了若干個小軍閥,這些小軍閥裡又以韓遂、馬騰(三國著名將領馬超之父)的實力較強。西涼叛亂剛消停不久,朝廷上便發生了政變。大將軍何進為了剷除宦官勢力下令董卓帶兵進京,然而董卓還未到京城何進就被宦官們殺死了。隨後,何進的部下袁術等人帶兵入宮將宦官斬殺殆盡。這樣一來,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相當於是同歸於盡了。

朝廷沒了外戚、宦官勢力,董卓進京之後撿了個大便宜獨攬了朝政。董卓為了樹立權威廢掉了少帝擁立了漢獻帝劉協,從而引起了以袁紹為代表的十鎮地方長官的討伐。從此漢王朝名存實亡,地方割據正式形成。

董卓進京之後攪亂了時局,這也給了西涼叛軍得以喘息的時間。董卓挾持漢獻帝劉協遷都長安之後不久便被王允、呂布等人殺害。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率軍攻陷了長安,殺掉王允驅趕走了呂布。

李傕控制朝政之後首先便開始拉攏韓遂、馬騰,以朝廷的名義冊封韓遂為鎮西將軍,馬騰則被封為征西將軍。

李傕、韓遂、馬騰都屬於西涼勢力,這種冊封其實是帶有結盟的色彩。但是後來馬騰和李傕之間鬧翻了以至於兵戎相見,韓遂自然是加入了馬騰這邊,期間韓遂和馬騰為了鞏固聯盟還結為了兄弟。

但韓遂、馬騰二人卻不是李傕的對手,這次攻打長安不僅損失了一萬多人還險些被李傕給活捉了。原來韓遂、馬騰兵敗之後,李傕便派遣韓遂的老鄉樊稠率軍前去追擊。韓遂被追急了於是乾脆勒馬回頭和樊稠攀起了交情。

韓遂對樊稠說道:「天下形勢變幻無常,你我是同鄉,將來說不定還有聯手的機會。」樊稠一聽韓遂說的有道理便躍馬向韓遂奔去,兩人並馬前行說說笑笑交談了很久。樊稠給了韓遂一條生路,卻給自己埋下了一條死路。樊稠之後受到了李傕的猜忌,最後被李傕殺死。

韓遂、馬騰逃回西涼之後,很快就鬧翻了。兩人在涼州自相殘殺掉起來,雙方連年交戰互有傷亡。在這場混戰中,馬騰的妻子被韓遂所殺。

曹操入主中原之後便開始干涉起了西涼地區,他派人去說服馬騰、韓遂歸順朝廷。馬騰後來乾脆將兵馬全部交給了兒子馬超,自己則帶著家眷去了鄴城(曹操的大本營)徹底歸順了朝廷。而韓遂雖然表面上對曹操表示臣服,但在他內心裡卻還想著繼續割據一方。

曹操統一中原之後,便將目光鎖定在南方的荊州、東吳地區。對於韓遂這樣的西涼割據勢力只能採取綏靖政策,因此西涼地區仍然被韓遂等人控制著。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此後曹操也深知統一南方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於是曹操這才得以騰出手來對付韓遂。

建安十六年,曹操命令鍾繇從長安、夏侯淵從河東分兵進攻漢中。曹軍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西涼軍閥們的騷動,因為按照曹軍的進軍路線攻打漢中必定會經過西涼軍閥們的地盤。最先坐不住的就是馬超,和馬騰相比馬超顯然不願屈服於曹操,他和韓遂一樣是個有野心的人。

馬超認為曹軍進攻漢中不過是使「假虞滅虢」之計,曹軍的真實意圖是攻打西涼。馬超雖然繼承了馬騰的兵馬,但論影響力他還是不及韓遂的。馬超以憑借自己的實力無法和曹操抗衡,於是他極力地拉攏韓遂。

據《三國誌·張既傳》裴注《典略》記載,馬超為拉攏韓遂反叛甚至對韓遂說道:「現在我打算放棄我的父親,將軍也應該捨棄自己的兒子,馬超以將軍為父,將軍以馬超為子。讓我們一起起兵來對付曹操。」

馬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時馬騰和韓遂的一個兒子都在鄴城成了曹操的人質。韓遂於是便認下了馬超這個義子起兵反了,這次韓遂被馬超等人推舉為了叛軍的首領。此時距離韓遂第一反叛已經過了二十七年,這段時間西涼地區一直保持著割據的狀態。

韓遂等人為何能割據西涼如此之久,這和西涼軍團戰鬥力彪悍有很大的關係。韓遂反叛之後,曹操親自率軍去征討。曹操在平叛的吃了很大的苦頭,有一次還險些命喪馬超之手。西涼軍戰鬥力之強悍讓曹操在戰爭初期就陷入了被動。然而曹操雖然一開始就出師不利,但他卻對平叛信心十足。這是因為他看清了西涼軍的致命弱點,那就是西涼軍內部勢力眾多人心渙散。

從韓遂起兵開始,西涼叛軍的內訌就沒有停止過,韓遂、馬騰之間的矛盾是最具有代表性。所以對付西涼軍最好的方法不是和其硬碰硬而是得用緩兵之計,戰爭的時間拖的越久西涼軍內部的矛盾就越顯現。

曹操在初戰受挫的情況下採取了堅守營壘、避戰不出的戰略。果然過了不久,馬超便和韓遂鬧翻了。韓遂曾和曹操同朝為官,兩人之間過去曾有一段交情。曹操堅守不戰期間多次聯繫韓遂,這引起了馬超的懷疑。西涼軍內部出現了分裂,馬超、韓遂等人又求戰不成。隨著對峙時間的拉長,西涼軍的鬥志也被消磨殆盡了。最後韓遂、馬超主動向曹操割地求和,曹操見西涼軍已無鬥志出戰已經時機成熟於是便命令軍隊出戰一鼓作氣大破西涼軍。

馬超、韓遂兵敗之後再也沒有聯合在一起,此後的數年間曹操將馬超、韓遂各個擊破。馬超窮途末路先投奔了漢中張魯,後又投奔了劉備。

而韓遂則繼續在西涼堅持抵抗,韓遂在羌人裡的聲望高,此後他又集結數萬羌胡兵準備東山再起。公元215年也是馬超投降劉備的這一年,韓遂病死。韓遂去世時大約七十餘歲,他在西涼稱雄三十餘年。韓遂死後,他的部下歸順了曹操,羌胡的叛亂最終也被曹操平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