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袁術手下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東漢末期,袁術的實力與背景可謂是相當扎實的,他不單出身顯貴,年輕時就身居高位成了虎賁中郎將,早在董卓亂政期間,就已是東漢響噹噹的實權派,那時的曹操在他面前,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聽都沒聽過,按理說,袁術稱霸天下的條件比曹操要強上百倍千倍,但事實卻完全不一樣。
當時孫策雖然不如袁術得勢有名,但也並非泛泛之輩,而是將門之後,因孫堅早年扶持袁術,孫堅戰死後,孫策就自然繼承了孫堅的遺志,繼續扶持袁術,在當年孫策受到袁術的不公待遇上,或可看出袁術的天命,他根本不是個得天下的料,以致錯失了如此良將賢才。
孫策的才能可謂青史留名,勇猛堪比呂布,賢能堪比曹操,當年曹操就曾對孫策評價說,難以與其爭雄!可見曹操當年對孫策就觀察得相當到位。然而袁術卻並不這麼看,袁術甚至將孫策拿來與自己的子侄輩來對比,而非把他當作戰神,如果當年袁術不是識人不察,而是將孫策加以重用,則歷史極可能重寫。
如果當年袁術意識到孫策的神勇,那麼他有兩種選擇,一為納為己用,二為除之而後快,為自己掃除政治障礙,可歎正因為袁術沒有一雙慧眼,遇良才而不識,以致孫策常年在袁術帳下不單得不到重用,還經常被有意邊緣化,即使袁術這樣不待見,袁術都還沒有決定要背離當年孫堅的遺志,直到袁術自我感覺良好,決定稱帝,孫策看到袁術的政治命運即將終結,這才離開了他。
其實孫策的神勇早有體現,當年袁術答應給孫策九江太守一職,但後來食言了。改用了袁術的親信陳紀擔任九江太守。如果說這次孫策是無功領賞不合時宜,倒也無可厚非,但後來答應的廬江太守一職,則更顯得是有意邊緣化孫策。
當年袁術曾親口承諾,只要孫策能攻下廬江,就會將廬江太守一職留給他,但當孫策真正攻下城池後,袁術卻再次食言,這次廬江太守還是選用了袁術的親信劉勳,從此孫策算是看清楚了袁術的本來面目,實則是個反覆無常、言而無信的小人。
到後來袁術坐擁雄兵,勢力一度無人能匹及,自我感覺良好,大漢仍在,卻公然稱帝,招致天下群起而攻之,孫策看到袁術政治前途暗淡,這才帶領當年孫堅舊部離開了袁術,而後袁術不久就被消滅,而孫策在江東建立起了穩固的政權,成了後來的三國之一,雄駐一方。
袁術手下有一猛將,神勇堪比呂布,離開袁術後獨自打天下成就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