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偏居江南,而此地人才卻是星斗一般,數也數不完。孫堅揚起威名,孫策開闢疆土,而孫權則撐起霸業!世人皆知,孫策臨死之前將孫權托付給周瑜和張昭,讓二人共輔弟弟,坐鎮江東,守三世基業,然而實際孫權對此二人的態度卻不如想像那般和諧,尤其是對待張昭。
孫權領江東之時,張昭已經45歲,算得上是父親輩的。常常是以嚴厲說教的方法來指出孫權的不妥之處。因此孫權對他又敬又煩。
孫權喜歡狩獵,常常遇到一些危險之事。張昭馬上就不開心了,他對孫權說:「作為君主,不是說在田野山林之間驅逐猛獸,逞匹夫之勇,而應該是任賢用能,駕馭英雄之士,萬一狩獵出個好歹,那不被人笑死了!」孫權當時慚愧不已,連忙認錯,但是不要以為孫權就聽話了,孫權依然我行我素,狩獵如初。之後張昭再勸諫,孫權就笑笑,心裡肯定想,你個老匹夫,煩不煩啊!孫權奪回荊州,遷都武昌之後,大興宴會,飲酒沒有節度,張昭又給孫權使臉色看,讓他不要這樣,這種行為簡直是效仿桀紂,滅亡之道也!孫權也是慚愧異常,這次挺好,沒有繼續喝酒。
所以對於張昭,孫權認可他的才能,認可他的觀點,認可他的態度。但是就是接受不了他的勸說,即使表面接受,心裡也肯定不爽,因為張昭一點都不給孫權面子,說變臉就變臉,讓這一國之主情何以堪!
在東吳,政治上威望最高的就是張昭,然而孫權幾次立丞相,都以各種理由不肯立他。第一次孫權說現在是多事之秋,職責重大,給他丞相不算是厚待,只能增加他的勞累!因此立了孫邵;孫邵死後,眾位大臣又一次推薦張昭做丞相,孫權說張昭性子太剛直了,丞相的事物繁雜,如果有人不順他的心,肯定會產生不和,不能讓他做。孫權說的理由我認為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從他和張昭的相處我們就可以看出,張昭此人太過正直,做事一板一眼,太難相處了。孫權登基之後,張昭就告老還鄉了。但是每次朝見孫權的時候,還是那副態度,孫權都那麼大了,您老人家就少操點心吧!
當時公孫淵想向孫權稱臣,孫權非常開心,派使者去賜燕王封號給他。而張昭就看出其中蹊蹺,從家裡趕到孫權這邊向他建言。他認為公孫淵地處遼東,相去甚遠,稱臣之意不明,如果曹魏從中施壓,公孫淵立馬就會反水,派的兩個使者就回不來了!孫權不聽!但是張昭依然是不依不饒,一定要孫權聽話,孫權再好的脾氣也受不了了!抽出刀來大罵張昭:「在江東除了我孫權就是你張昭,給你的榮譽夠多了,而你卻還要當著這麼多人面讓我難堪,你到底想幹什麼!」張昭回了一句:「想起托孤之事,老臣即使再忤逆,又怎麼敢不竭盡全力用心輔佐啊!」兩個人頓時就一起跪在地上哭了。不要以為孫權哭了就是聽張昭的話了,仍然是派使者去封號。張昭氣得不行,稱病不朝了!後來兩位使者果然被公孫淵殺掉。
之後孫權向張昭表示了很多次歉意,然而張昭真是寒了心了,不肯出山。你說孫權咋想?你個老頭,又給我難堪,我這麼委曲求全,你還是不肯應!讓人用土把張昭家大門堵住了,張昭在門裡面也用土把裡面又堵住了;孫權又放火燒他家大門,想嚇嚇他,可張昭就是躲著不出來,孫權當然不會想燒死他,還是把火滅了。張昭的兒子感覺事情不妙,就攙著張昭去見孫權,孫權見了他之後,自責不已,張昭最終還是原諒了孫權。
孫權對張昭挺無語的,無數次打壓他,但是還是要用他,因為張昭的確才能卓越,而且對東吳基業亦是忠心耿耿,輔佐兩世。孫權自己都歎息:「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可見張昭的固執和直接給孫權留下了多大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