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本有機會掌握東漢,為何卻被董卓搶走了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袁紹本有機會掌握東漢,為何卻被董卓搶走了呢?

在漢朝的歷史之中一直都有一個地位很特殊的群體,那就是士族。士族大致可以分為幾種,其中最高級的代表也就是楊修和袁紹,兩人身上都有一個標籤,那就是四世三公。袁紹出自汝南袁氏,是正宗的名門之後。在這一種士族之下還有一種,那就是沒有四世三公,可是祖上也一直是太守或者是地方官,這種則是被稱之為中下士族。

至於士族的形成則是漢朝歷史的一個長久問題,漢朝時期採取的舉薦制度,也就是靠著名人或者地方官員來推薦人當官,這也就意味著推薦人選可以由地方官主動提出。自然這些人肯定是會提攜自己的朋友、同學,而這些人入朝為官之後,將來有了推舉的權力又會報之以桃,將曾經提攜自己的人舉薦上來。如此循環也就形成了一個圈子,這一個圈子就是士族。如果和其中的人不認識,也就沒辦法當官,這些自然也就和士族群體分隔,形成了另外一個圈子,那就是寒族。

之所以對士族描述這麼久,原因在於士族是有機會掌握朝政的,袁紹也是一度掌握東漢,只可惜因為董卓的出現,一切回到原點。

士族掌握的東漢

但是問題就是為什麼士族在東漢時期沒有形成第四股力量?也就是除去功臣、外戚和宦官之外的力量呢?而且在東漢長久以來的宦官外戚鬥爭當中,士族為什麼沒有嶄露頭角呢?原因在於士族的力量主要集中於下層,而不是上層。上層的權力來自皇帝,外戚和皇帝之間有親緣關係,宦官又是皇帝身邊親信,所以兩個勢力都是有兵權的。

比如大將軍何進手裡有著兵權,宦官則是依靠皇帝能得到大臣的生殺大權,唯獨士族沒有兵權。所以如袁紹這樣的士族只能從旁輔助,正如袁紹輔助何進剷除宦官一樣。袁紹原本是西園新軍,歸屬於宦官蹇碩。但是在蹇碩死了之後也就跟隨何進了,而在剷除宦官的事情上,袁紹提出了讓軍閥入洛陽的建議,而這也並不是袁紹沒有遠見,相反他是瞄準了東漢內部的問題,想要將軍閥召入洛陽以便控制,以此來掌握軍權。

事實上袁紹也是這麼做的,在何進死了之後,袁紹的第一反應就是殺入皇宮,將那些宦官剷除。而殺入皇宮的命令也絕非是袁紹一時興起,反而是有所預謀。袁紹的叔叔袁隗是當朝太傅,位列三公之一,也是漢靈帝去世前留下的輔政大臣。也正是袁隗的建議下,袁紹採取了殺入皇宮的行動,可見這背後的意味不言而喻,袁家人企圖利用這一次的動亂,將東漢的掌權人換成袁氏。

然而就在權力真空的情況下,袁紹短暫的掌握了東漢的權力,只是沒想到自己意圖控制的軍閥反過來將了自己一軍。原本被任命為并州牧的董卓非但是沒有前去赴任,反而是一度耽誤時間,目的就是想要乘亂撈取資本。於是在袁紹剛掌握洛陽局勢的時候,董卓帶著大軍進入,而同時失去了宦官和外戚的東漢王朝,因為士族沒有足夠兵權的情況下,被軍閥董卓控制。

袁紹失去了最好的機會,怎麼可能會善罷甘休?在反對董卓廢立一事上,袁紹也是堅決的反對派,甚至是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不過此時洛陽的權力在誰的兵多誰就有話語權上,袁紹自知自己只是影響力大於董卓,但是兵力遠遠不足,只能是前往河北冀州。董卓雖然也和袁紹有著矛盾,但也顧忌到袁紹的身份,所以相比之下還是善待了袁家人。在反對董卓廢立的三個人當中,丁原被殺,盧植被免職,唯有袁紹安然無恙,甚至是得到了陞遷。然而董卓的討好並沒有換來效果,前往河北的袁紹直接是號召了諸侯前往討伐董卓,惱羞成怒下董卓下令殺掉袁家人,雙方也就正式宣戰。

然而袁紹的這一鬧,反而是落了下風,原因在於袁紹原本可以不廢吹灰之力就掌握東漢,在政治自本身袁紹遠大於董卓,但袁紹卻因為董卓入主的原因,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景,成為了和董卓一樣的軍閥。

袁紹

如果在這之前董卓和丁原一樣被控制,那麼袁紹就能以四世三公的身份掌握朝政,而這也會讓士族掌握天下的時代提前到來,這麼以來也就沒有之後的王與馬共天下了。實際上袁紹的命運幾經轉折,的確是因為董卓所改變的。因為在這之前就算袁紹沒有意圖去控制江山,也絕對有機會成為三公之一,按照劇情的發展袁紹的一生也是位高權重。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正是董卓的出現,改變了袁紹的一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