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死後河北百姓大哭,背後真正原因是?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袁紹死後河北百姓大哭,背後真正原因是?

你們知道袁紹的故事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縱觀漢末三國時代,最有機會一統天下之人是袁紹,而最為可悲之人亦是袁紹。自關東起兵以來,袁紹逐漸吞併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成功佔據四州之地,史稱他「並四州之地,眾數十萬」。

然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此戰之中,佔盡出身、威望優勢的袁紹,最終卻不敵實力遠不如己的曹操,袁軍主力基本喪失殆盡。兩年之後,袁紹便在憂愁之中發病而死。

有趣的是,袁紹死後,他所統治下的河北民眾聽聞此消息後,大哭不已,一連數日。那麼,這背後究竟有何原因呢?

根據《獻帝春秋》的記載:「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由此觀之,河北民眾之所以在袁紹死後如此嚎哭不已,原因便在於袁紹的為政頗得民心。

客觀地說,論軍事才能,袁紹實是平庸至極;而若論理政才能,袁紹還是頗有章法的。自袁紹佔據以冀、青、幽、並四州為代表的河北大地後,百姓頗得安定,賦稅也並不特別沉重,刑罰也比較輕。故而,河北之地的百姓,才能在漢末亂世得以喘息一時。

也正因如此,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深得民心,甚得百姓的愛戴。而袁紹之所以為政寬鬆,又與他的性格有關。根據《三國誌·袁紹傳》所載:「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後漢書·袁紹傳》中也有著」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的記載。

正是由於袁紹此人天性寬厚,性格較為寬和的原因,才使得他的治民之策較為溫和,而不是像曹操那般嚴刑峻法。因此,如果就治民策略而言,袁紹是將道家和儒家融合在一起進行治理民眾,而曹操則主要是採取以法治民的方式。

作為百姓而言,自然更適應袁紹的寬鬆統治,而不習慣曹操的高壓統治。因此,在袁紹死後、曹操即將入主河北之前,河北民眾痛哭袁紹之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就實質而言,河北民眾的這番表現,一方面是對袁紹以寬治民統治策略的認可,另一方面是對曹操以嚴法治民統治策略的反抗。

綜上所述,袁紹死後,河北民眾之所以痛哭數日,直接原因是袁紹為政寬和,而本質上則反映了對兩種統治策略的不同態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