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怎麼出現的 一共經歷幾個階段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怎麼出現的 一共經歷幾個階段呢

還不知道:三國鼎立局面是怎麼出現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亂世有如過往雲煙,那樣多的風雲人物,如今也都已經煙消雲散了。而回顧歷史,我們會冒出一個問題:這三國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形成期(初期)

人們平常總說赤壁之戰的結束是三國鼎立局面的開始,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全面。赤壁之戰前,魯肅入荊,諸葛亮入吳,促成了孫劉聯盟的締結,成功地打勝赤壁之戰後,三股政治力量、軍事力量的鼎足,應該說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卻還要往後推幾年。

之後,劉備得荊州,取蜀,與孫權重分荊州,取漢中。鼎之西足才算鑄就,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局面第一次形成。

但第一個三足鼎立局面沒有延續多久就被打破。關羽北攻樊城襄陽,中原震動,江東恐慌。曹孫兩家合作,共同擊敗關羽,吳方奪了原蜀漢方控制的荊州地域。劉備伐吳,夷陵戰敗。於是便形成了第二次鼎立局面,也就是後來比較穩定的鼎立局面。

鼎立形成期,也就是初期的結束,三國各有不同的劃分方法。曹魏以曹丕去世為結束,孫吳以陸遜火燒連營為結束,蜀漢以白帝城托孤為結束。

二.延續期(中期)

三國其實可以稱為漢末三強,是在眾多武裝割據勢力的優勝劣汰中脫穎而出的三個集團。他們都具備了時代的適應性,集團內部既有足夠的實力,也有足夠的活力。因為三足鼎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吳蜀兩個弱方還結成了聯盟,所以三足鼎立局勢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延續,是一種必定。

但是,由於自秦漢以來形成的大一統思想的影響,三國集團都不滿足於既定的鼎立形勢。他們既渴望延續鼎足以保全自己,又渴望打破鼎足以求成功統一。這種渴望實際上在鼎立的初期就開始了,但在中期表現的更明顯。

但在三國中期,各國最大的矛盾不在於敵國,而在於自身的變化。各國的第一代菁英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紛紛退出歷史舞台,集團內部的實力和活力如何經受時間和人事變遷的考驗,是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三國實際上都成功解決了。東吳的孫權,因為年齡比曹操劉備都小,也因為他強壯長壽,這個時期不需要考慮過渡問題。曹丕的繼承人是曹睿,這在當時也幾乎是無可選擇的人物。不過曹睿是個優點缺點共存的人,鼎立的局勢和頻繁的戰爭反倒壓抑了他的缺點,使優點得以發揮,所以曹魏集團也得以平穩過渡,繼續保持了它的優勢。

當時最成問題的是蜀漢。劉備的繼承人可以三選一,但劉理劉永太小,只能選較大的劉禪。但劉禪的才能屬於中下水平,除了為人寬厚可以稱道之外,實在不是理亂之才。但劉備採取了高超的補救措施,劉禪只繼承了名義的權位,實際權力都交給了蜀漢能力最強威望最高的諸葛亮。而諸葛亮的才幹,在三國中期是首屈一指,在他執政的時代,最小的蜀漢反倒成了最強的一國。

三國中期,天下局勢實際操縱在曹睿、諸葛亮和孫權這三個強人手中。各有特色,難分軒輊,所以鼎立局面得以延續。

中期的結束,在蜀漢應以諸葛亮病故五丈原為界,在曹魏應以曹睿病故為界,在東吳應以孫權病故為界。

三、打破期(後期)

在三國鼎立中期存在的權力交接和新陳代謝問題,在三國後期繼續存在,而且此問題進一步複雜化了。長時期的三足鼎立本身,也在消磨著人才的意志,使晚出的人才和前兩期相比,明顯不如。

魏國曹睿死後,君位傳給了不知來歷的幼小兒子,執政大權交給了紈褲子弟曹爽,曹魏集團的實力從此便衰落了。在三個國家中,它是首當其衝衰落的。

蜀漢在諸葛亮死後,繼續採用劉備的權力交接方式,軍政大權交給了當時最有影響力和能力的蔣琬,並以僅次於他的費文偉為輔,軍事方面,則著名將領姜維逐漸得到重視。所以在諸葛亮身後的十餘年中,蜀漢依舊是小而強的國家。只是好景不長,蔣琬死後,後主劉禪開始親政,沒有才能的人擁有了權力,蜀漢內部的實力和活力便打了打扣。費文偉死後,軍政大權基本分開,後主劉禪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將相之間的協調能力進一步變差。蜀漢集團便也很快走向衰落。

東吳方面,在孫權死後,幼子孫亮繼位。孫亮此人雖然聰明過人,但畢竟沒有經驗,沒有威望。所以孫權也學習劉備,把國家大權實際上交給了最有能力和影響的諸葛恪。但諸葛恪也是個優點缺點很明顯的人,孫權的眼光畢竟不如劉備。諸葛恪北伐失敗,很快倒台,吳國便成了幾位權臣依次表演的舞台。直到暴君孫皓繼位,才扭轉了主弱臣強的局面,轉向暴政時期,東吳集團由此也衰落了。

三國集團既然次第衰落,那麼鼎足而立的悶葫蘆便會很快打破。能夠打破這個悶葫蘆的,不可能是這三個衰弱的老集團,只能是新生力量。現在我們研究一下,三國中哪一國是培育新生力量的溫床?

蜀漢,第一任領導人劉備,雖然屬於梟雄奸雄類人物,但一向有仁德愛民的好名聲,並有此方面的作為。他招攬的部下多以忠誠著稱。第二任領導人諸葛亮,是法家和儒家的結合體,他提拔任用的人物除了才能之外,最主要的素質就是忠誠為國。他身後的蔣琬、費文偉、姜維等人,基本上延續了他的治國思路。所以,在蜀漢,奸雄逆臣,沒有生存的空間。在他們內部,不可能蛻變出一個新的政治軍事集團來。

東吳,第一任領導人孫權和最後一任領導人孫皓,是兩個暴君。一前一後,有效地扼制了奸雄逆臣的發展,中間時期的幾個權臣,最後都死得很慘。所以,吳國也不具備產生新集團的條件。

最後便是曹魏了。這個集團在最初,就以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奸雄手腕著稱,首任領導人曹操最善於此道,第二任曹丕也毫不遜色。他們上逼故主漢帝,內逼宗族兄弟,對臣民則採用嚴刑峻法,刻薄無恩。由於自身立國之道的局限性,魏國內部一向就沒有大講忠君愛國的風氣。雖然由於傳統的慣性出了不少忠臣,但也給奸雄們創造下了學習的榜樣。所以,司馬氏能夠在魏國崛起,實在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曹魏集團,本來就是培養奸雄逆臣的沃土。

加之曹魏本來是三國中最大的一國,這個國家內部新誕生的奸雄集團,也因此具備了最強的實力。滅蜀之戰,實際上是司馬氏集團的工作,而因為魏國尚在,功勞便記在了曹氏名下。司馬氏最後徹底打破了三足鼎立的悶葫蘆,一統天下,實在是歷史的必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