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蜀漢國號,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提起蜀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蜀漢這個名字有點怪,即使是作為所謂的「史稱」也是如此。
「史稱」主要是由於歷史上有多個朝代或者王國國號相同,因此不得不在國號前面加上一些字進行區分,比如五代都是「後」開頭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不過,「史稱」通常採用的方法是用「前後」或者「方位」或者「創建者姓氏」加上「國號」來進行區分。比如,「西漢」與「東漢」的區別就是國都分別是西安和洛陽,一個在西邊,一個在東邊。再比如,「曹魏」、「劉宋」和「武周」,分別是指曹操奠基、曹丕建立的三國魏,劉裕建立的南朝宋,以及武則天建立的周朝,與各種各樣的魏(北魏、東魏、西魏),宋朝(北宋和南宋),周朝(西周和東周)進行區分。
但是,蜀漢卻與以上這些都不同。蜀漢中的「漢」是劉備所建立三國漢的正統國號,而「蜀」則既不是「前後」,也不是「方位」,更不是「創建者姓氏」。
可能有些人會說,無法用「前後」來代指蜀漢啊,畢竟「西漢」和「東漢」以前就叫做「前漢」和「後漢」。歷史並不是這樣的,雖然用「後漢」代指「東漢」,但是到了五代時候,又出現了劉知遠建立的「漢」以後,劉知遠的「漢」就變成了「後漢」,而劉秀建立的漢王朝就變成了「東漢」。
可能又有些人會說,也無法用「方位」來代指蜀漢啊。其實跟前面是同樣的問題。如果「西漢」和「東漢」,被稱為「前漢」和「後漢」,那麼「蜀漢」就可以稱為「西漢」了。
也就是說,在五代十國之前,西漢、東漢和蜀漢的稱呼可以是「西漢」、「東漢」和「後漢」,或者「前漢」、「後漢」和「西漢」。另外,也有一種稱呼曾經流行過,那就是「前漢」、「後漢」和「季漢」。季也可以用來排位。
其實,用創建者姓氏也不是不行的。雖然歷史上大多數「漢」都是劉姓所建立的,這當然是因為劉姓皇帝想要給自己一個輝煌的歷史。但是,假如其他都有別的字代稱,蜀漢就可以稱為「劉漢」,這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歷史上雖然有北魏、東魏、西魏都是拓跋一族當皇帝,但是拓跋魏還是代指北魏。
既然有那麼多種選擇,為什麼「蜀漢」卻流傳了下來,而且一般提起三國都是「魏蜀吳」,而不是「魏漢吳」呢?
這是因為曹魏並不認為蜀漢是漢朝的繼承者。這也非常好理解。自己明明取代了漢朝,接受了漢朝的禪讓,結果劉備又搞出來了個「漢」,那不就顯得自己不正統了嗎。於是,曹魏無視蜀漢的國號「漢」,堅決稱「漢」為「蜀」。
像是曹芳升司馬懿為太傅的詔書裡面就有,「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謀士參謀們商議提出的結論,「蜀,小國耳。」為此,曹魏還專門設立了個官職,叫做征蜀護軍,夏侯霸和曹真都擔任過這一職位。
曹魏堅持稱「漢」為「蜀」,之後司馬炎建立西晉,繼承了曹魏的正統,就以曹魏的稱呼為正式稱呼,因此也堅決稱「蜀」為「漢」。之後,東晉乃至之後的宋、齊、梁、陳都是如此。北方的拓跋魏在魏孝文帝時大舉漢化,其正統觀必定接續此前的西晉,到了隋朝統一天下時,稱「漢」為「蜀」或者「蜀漢」,也就成為非常普遍的稱呼了。
所以說,「蜀漢」的「蜀」並不像是「西漢」、「東漢」的「西」和「東」那樣表示方位,而是對劉備漢國兩種不同稱謂的妥協,前面的「蜀」來自曹魏稱呼,後面的「漢」來自「劉備漢」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