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真的是路人皆知嗎 司馬昭最後是怎麼死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昭之心真的是路人皆知嗎 司馬昭最後是怎麼死的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司馬昭,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的野心真的是世人皆知嗎?司馬昭最後是怎麼死的?

公元249年,司馬懿父子趁曹爽攜幼帝曹芳,出城進行祭祀之際發動高平陵之變。隨著高平陵之變的成功,曹爽一黨悉數被司馬懿父子誅殺,隨之朝政大權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因高平陵之變的成功,新的問題擺在了司馬懿面前:自己該不該在此時篡魏稱帝,司馬家族具不具備奪取曹家天下的實力?昔年曹操曾把持天子統一北方,進爵魏王、獨攬大權。即使實力強如曹氏家族,都是經過曹操、曹丕父子兩代人的苦心經營,才最終完成了篡漢立魏之事。很顯然剛剛兵變成功,誅殺曹爽一黨的司馬懿,並不適合在此時行篡魏稱帝之事。因為此時的司馬家族,並不具備徹底剷除曹氏家族的實力。因此司馬懿只能做出一種選擇:獨攬大權,積累司馬家族的實力,擁立曹氏新主,適當對曹家做出妥協。換言之年事已高的司馬懿並不想自己稱帝,他希望在朝局平穩過度的情況下,繼續充實司馬家族的實力,隨後再通過司馬家族幾代人的努力,畢其功於一役,奪取曹家天下。司馬懿真是這麼想、這麼做的嗎?

雖然隨著曹爽一黨悉數被誅殺,司馬懿開始獨攬朝中大權,但魏帝卻依然是曹芳。這就說明政變成功的司馬懿並沒有急於行廢帝另立之事,他想緩緩圖謀曹家天下。司馬懿專權國政的同時,他也開始佈局未來:一、增加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的封邑。二、在姜維率軍襲擾隴右、王凌叛亂之時,司馬懿封司馬昭為安西將軍,讓其獨掌淮北諸軍,屯兵關中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其長子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的身份接班,繼續獨攬朝中大權。此時魏國朝局已穩,外有司馬昭領兵,內有司馬師獨攬朝中大權,司馬家族終於開始試探世家大族的態度。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改立高鄉公曹髦為新帝。當時的司馬師為何依然不篡魏稱帝,而是退一步行廢帝另立之事呢?這是因為他覺得時機依然不成熟。他在用廢帝另立之事進一步削弱曹氏家族的影響力,並給天下人灌輸一個思想:魏帝廢立之事,由司馬家族說了算。未來司馬家族篡魏取代曹氏家族,乃是大勢所趨。

如果按照司馬懿父子所設計的劇本,等到司馬昭獨掌朝中大權時,司馬昭完全可以水到渠成,平穩篡魏稱帝。不想隨後卻出現了變數:一、性格剛烈不願再做傀儡皇帝的曹髦。二、自作主張,陷司馬昭於不仁的賈充。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為齊王,改立曹丕之孫,東海王曹霖之子,高鄉公曹髦為新帝。曹其人擅詩文,通儒學、性格剛烈。曹繼位後不久司馬師病逝,司馬昭取代兄長繼續獨攬朝中大權。隨著父兄兩代人的苦心經營,覺得自己已經具備篡魏稱帝實力的司馬昭,開始變得飛揚跋扈起來。但司馬昭深知,想要篡魏稱帝,自己還需要一個契機:滅國之功。無論是滅蜀還是滅吳,都可以讓司馬昭的功績、聲望超過曹操。那時天下將不會再有,反對司馬昭篡魏稱帝的聲音出現。於是獨攬大權的司馬昭,命鍾會、鄧艾發動滅蜀之戰不想在滅亡蜀國的過程中,曹髦卻先一步對司馬昭動手。

雖然繼位之時的曹髦,還是一位少年,但目睹了高平陵之變以及兄長{曹芳}被廢一幕的他,深知自己如果不選擇反擊,曹家天下早晚會被司馬氏奪走。某天曹髦將一眾心腹大臣招到面前,對他們說道:司馬昭取代我的野心{篡位稱帝},已經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我不能忍受曹家天下被司馬昭奪取的恥辱。我要你們和我一起去討伐司馬昭。幾位大臣深知,此時討伐實力強大的司馬昭無異于飛蛾撲火。因此大臣們便相繼出言勸曹髦暫時忍耐。當時尚書王經更是對曹髦直言道:如今司馬昭掌握朝中大權,滿朝文武又都是他的黨羽,君王您實力弱小,魯莽行事,後果恐怕會不堪設想,您應該慎重考慮。

不想曹髦根本聽不進王經的勸告,義憤填膺的曹髦當即帶著數百侍衛前往司馬昭的府邸。曹髦打算擒賊先擒王,突襲、擊殺司馬昭。曹髦本就是司馬昭兄弟扶持的傀儡皇帝,司馬昭又怎會不防備曹髦呢?因此曹髦率部一出宮,司馬昭就得到了消息。當時的司馬昭並不願意直接與曹髦爆發衝突。因此司馬昭便讓心腹賈充帶著府中一眾侍衛出府,將曹髦勸回宮。不想眼見賈充帶著一眾侍衛阻攔自己的曹髦,卻覺得對方冒犯了自己的天子威儀,司馬昭果然有不臣之心。

惱羞成怒地曹隨即拔出佩劍向司馬昭府中衝去,一邊沖曹還一邊高喊:我是天子,誰敢攔我。礙於曹天子的身份,司馬昭府中的侍衛並不敢上前,對曹用強。但眾人都知道,急了眼的曹今天是誓要將司馬昭斬於劍下的。這時侍衛成濟出言詢問:事到如今,我們該怎麼辦呢?賈充對說道:我們都是大將軍的心腹,當知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

成濟當即心領神會,出劍將曹髦刺死。隨著曹髦的身死,麻煩擺在了司馬昭的面前:本想通過禪讓奪取曹家天下的他,卻要背負弒君的罪名。驚懼的司馬昭趕緊召集一眾心腹在府中商議對策。見到一眾心腹後,跌坐在地的司馬昭歎息道:天下人會怎麼議論我呀?眼見司馬昭失魂落魄,僕射陳泰出言對司馬昭說道:如今只能腰斬假傳將軍命令的賈充,這樣才能向天下人表明忠心,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賈充所作,其實是在維護司馬昭的利益。如果司馬昭真的採納了陳泰的建議,犧牲掉賈充,今後一眾心腹誰還會真心為司馬昭出謀劃策呢?因此不願捨棄賈充的司馬昭,出言請陳泰再為自己想一個辦法。不想隨後的陳泰卻說道:臣只有比犧牲賈充更激進的辦法,並沒有其他辦法。聽完陳泰所說司馬昭決定犧牲成濟保全賈充。

成濟伏誅後,司馬昭與公卿、太后商議後決定,擁立燕王之子曹璜{後改名為曹奐}為新帝。此時朝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犯下弒君大罪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司馬昭,但礙於司馬昭所掌握的權勢,曹氏家族只好選擇了隱忍、退讓。公元263年,鍾會、鄧艾分領大軍攻滅蜀國。如果沒有成濟弒君一事的發生,說不定司馬昭能夠憑借滅國之功的聲望,平穩篡魏稱帝{逼曹髦禪讓}。世人皆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成語,卻不知後面還有一句:雖有心稱帝,卻不利人和。這句話中的「不利人和」,正是指曹髦死後,曹氏家族開始反抗犯下弒君之罪的司馬昭,朝局開始動盪。此時的司馬昭只能緩和朝中各方勢力,平穩朝局,未來再由自家子孫完成篡魏稱帝的壯舉。

經過司馬懿父子,兩代三人的苦心經營,司馬家族具備了篡奪曹氏天下的實力。但賈充的莽撞之舉,卻陷司馬昭於不仁,讓司馬氏家族放緩了奪取曹氏天下的腳步。曹髦死後,曹氏家族真的開始反抗司馬昭,讓朝局陷入了動盪嗎?下面咱們來看看證據:鄧艾滅蜀後,經姜維蠱惑的鍾會當即就選擇反叛。伐蜀之戰時,司馬昭不但派出監軍監視鍾會、鄧艾,鍾會的家人也都身在洛陽{鄴城},而且鍾會反叛時也是被軍中將領胡烈所斬。這就是說鍾會的家人不但被司馬昭掌握,他身邊還有司馬昭的親信將領,所有的條件都不利於鍾會反叛,那他為何還要這樣做呢?

這是因為背後有人在支持他反叛,支持鍾會反叛的人正是曹氏家族。換言之被人授意反叛的鍾會,所反叛的對象並不是魏國,而是獨攬大權的司馬昭。也只有曹氏家族才有能力保全鍾會的家人。鍾會矯詔反叛時對外的口號是什麼?是奉郭太后遺命,討伐司馬昭。所以編者覺得鍾會的「反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叛,而是得到曹氏家族授意後奪取軍權的行為。在鍾會即將叛亂身死之時,一件事的發生也說明,司馬昭和曹氏家族爆發了矛盾:公元264年二月初四,司馬昭攜魏帝曹奐西征,率軍進駐長安。帶著魏帝曹奐離開王都{鄴城後來的洛陽}、率軍進駐長安不正說明朝中局勢不穩,形勢對司馬昭很不利嗎?

鍾會叛亂結束後,曹奐降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加封晉王,賜九錫。編者覺得,對司馬昭進一步加官進爵,並賜給他諸侯王的禮器,正是外部反抗失敗後{奪取軍權},曹氏家族對司馬昭做出的讓步、妥協。的魯莽行為,讓司馬昭錯過了篡魏稱帝的最佳時機。希望天下平穩過度{禪讓}的司馬昭,只能將天下易主之事留給司馬家族的後世子孫。

公元265年九月六日,司馬昭帶著無限遺憾病逝{中風猝死},終年五十五歲。同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以晉國太子身份,成為魏國新一任相國、晉王。司馬炎繼位後追諡父親為晉文王,並將父親司馬昭歸葬於崇陽陵。公元266年二月,司馬炎逼魏帝曹奐行禪讓之事。經過三代人的隱忍、努力,司馬家族終於如願奪取曹家天下。司馬炎稱帝九年後{公元275年},追尊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三人廟號為:晉高祖、晉世宗、晉太祖。四年後司馬炎發動滅吳大戰。隨著吳國的滅亡,三國亂世就此結束,天下就此歸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