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宗預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一個皇帝的在位時間,某種意義上就是他才能的最好證明。因為皇帝這份職業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危機重重,要是沒有駕馭群臣的手段和治理天下的能力,只怕要不了多久就會天怒人怨眾叛親離,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僅從在位時間就可看出,作為一個守業之君,劉禪的表現可圈可點。
劉禪在識別人才。任用人才方面,眼光尤其非同一般。劉備和諸葛亮在世時,他只能當甩手大掌櫃,而諸葛亮死後,他開始按照自己的標準選將用人,並且發掘出了一批極為優秀的文武人才。宗預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一、宗預是誰?
宗預,祖籍南陽郡人,歷任蜀國侍中、尚書、鎮軍大將軍,蜀國後期的國家棟樑之一,文武全才,尤其外交才能十分卓越,全權負責處理吳蜀聯盟的外交事宜,是蜀國乃至整個三國時期都不多見的外交奇才。
二、宗預的發展履歷
宗預也是屬於那種大器晚成的人物。劉備佔據荊州期間,宗預加入劉備麾下,但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不受重視,在張飛手下當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將。
公元214年,劉備進軍益州,初期遭到益州軍閥劉璋頑強抵抗,戰事進展不順,於是急忙到荊州搬兵。張飛也奉命帶兵趕赴前線,宗預也跟隨張飛一路同行來到益州。
平定益州後,宗預的仕途發展又陷入停滯。直到建興年間,他才又被調到諸葛亮的丞相府擔任主簿。此後宗預的仕途開始有所起色,但仍然不過是些參軍。中郎將之類的小角色,職權範圍和聲望都很有限。
公元235年,宗預終於迎來了人生轉折點。劉禪在一個偶然機會裡認識了宗預,劉禪慧眼識人,認定宗預是可堪大用之才,於是把他發掘出來委以重任。劉禪交給宗預的第一件任務,就是出使東吳,妥善處置吳蜀聯盟中存在的棘手問題。宗預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任務。
此後,宗預成為蜀漢方面全權負責處理吳蜀關係的關鍵人物,一直幹到公元263年蜀漢滅亡。蜀漢滅亡後,宗預在公元264年隨劉禪啟程被押往洛陽,途中染病去世。
三、宗預在吳蜀外交戰線表現如何?
宗預在處理吳蜀關係時表現極為優秀,在最大限度維護蜀國利益的同時,還能保持孫劉聯盟的穩定與加強。比如234年諸葛亮去世後,孫權曾有趁火打劫之心,在吳蜀邊境的巴丘增派重兵。蜀國方面也將戒備,也在白帝城佈防大軍,局面緊張一觸即發。
宗預奉劉禪之命前去談判,孫權蠻不講理地指責宗預:「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質問宗預為什麼要往邊境增調部隊。宗預不慌不忙地說:「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俱不足以相問也」,你們那邊的巴丘也已增兵,我們這邊自然也要增兵,實在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一句話讓孫權大為歎服。
此後,宗預多次出使東吳,以其人格魅力和卓越外交才幹,每次都很好完成使命。孫權對他佩服不已,還曾私下贈給宗預一斛珍珠。吳蜀聯盟進入空前未有的友好穩定期,劉禪在位期間雙方再未發生過一起軍事衝突。
四、為什麼說宗預扛起了蜀國半邊天?
眾所周知,關係蜀國生死的有兩件大事,一件是蜀魏關係,一件是吳蜀關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把吳國定性為蜀國的盟國,因為當時天下大勢,魏國一家獨大,吳蜀兩個弱國單打獨鬥誰都不是魏國的對手,而蜀國無論地盤疆域、人口、兵力在三國之中最弱,對吳蜀聯盟更為依賴,因此吳蜀關係就成為事關蜀國生死的大問題。
劉備性格剛強,他生前對吳蜀關係處理得不太好,蜀國和吳國之間既爆發過「湘水劃界」這樣的對峙,也發生過「荊州之戰、夷陵之戰」這樣的大型戰役,每一次都以蜀國損失慘重告終。蜀國實力本就弱小,再被吳國痛擊重創,如果魏國乘機入侵,後果不堪設想。
劉禪時期重用宗預,使得吳蜀聯盟穩定期持續了三十年,使得蜀國東顧無憂,軍事壓力減少一半,可以專心致志集中力量對抗魏國。蜀國的國家安危一半扛在宗預肩上,因此宗預可以說是實實在在扛起了蜀國半邊天。瞭解更多的三國史事,請閱讀《三國誌》,讓你品讀原汁原味的三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