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攻取漢中時,劉備曾派人前去接應張魯,但張魯還是選擇歸降曹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當時,在曹操攻打漢中時,以張魯為代表的漢中利益集團,所能選擇的方案大約就有這樣四個:一是憑借漢中這種天險之地據險而守,和曹操抵抗到底。當時持這種態度的人,主要以張魯的弟弟為代表,他們堅決要求抵抗曹操。
第二種方案,就是在曹操、劉備之間玩平衡,通過劉備來制約曹操。問題是,這樣玩法的難度實在有點太高。想當初,劉璋借劉備來制約張魯,結果整個益州最後變成為劉備的了。在這種背景下,張魯又怎麼可能再借劉備制約曹操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做法還不如直接投降劉備,因為這個時候投降劉備,至少還能賣個好價錢,等到劉備在制約曹操的過程中,對漢中滲透得差不多後,你再想賣個好價錢,恐怕就是難之又難!所以當時支持這種方案的人,那是少之又少。
第三種方案,就是直接投降劉備。這種方案顯然是看不到前途的。因為,劉備領著一夥虎狼做派的小弟,進入益州後,玩的就是嚴刑峻法,嚴厲打擊地方豪強。現在,以張魯為代表的漢中利益集團,那可都是標準的豪強大戶,他們投降劉備,不是典型的吃飽撐著麼?
更何況,劉備控制的地盤比較有限,而且他的軍政重心又靠近漢中,在這種背景下,張魯投降劉備,所能得到的回報,顯然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到時劉備肯定會派他的嫡系小弟全面接管漢中,那以張魯為代表的漢中利益集團,也就只能到益州發展。
問題是,益州本身就是益州派和荊州派扎堆的地方,以張魯為代表的漢中利益集團,又能得到什麼好的職位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即便劉備願意大出血,恐怕最多也就能給張魯安排一個滿意的職位,至於張魯麾下的大佬們,甚至張魯的兒子們,肯定都很難獲得滿意的職位。
換句話說,張魯歸降劉備,不僅他自己得不到太多好處,就是整個漢中利益集團,也很難從中得到好處。所以當時支持這種方案的人,幾乎是沒有,張魯又哪敢投降劉備呢?
第四種方案,自然就是投降曹操。因為,曹操的軍政中心在河北,所以曹操對西南的控制力肯定會非常弱小。既然曹操對西南的控制非常弱小,那即使他奪取了漢中,肯定也得依賴張魯等人,才能有效統治漢中。
不僅如此,曹操的地盤大、家底厚,所能夠開出的優厚條件顯然更大一些。對此,我們可以看下,張魯在選擇歸降曹操後,曹操親自出來迎接,授予張魯鎮南將軍的官職,並按照賓客的禮節接待他,封他為閬中侯,食邑萬戶。同時,封張魯的五個兒子,以及閻圃等人為列侯。試想,如果張魯投降了劉備,劉備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給張魯開出這種優厚的條件。
只要我們明白這一點,就應該能夠理解,張魯為什麼要選擇歸降曹操。當然,這是後話,在曹操剛開始攻打漢中的時候,以張魯為首的漢中利益集團,他們面對這四個方案時,主要就是在第一種方案和第四種方案中猶豫,最後選擇第一種方案的人略佔上風,所以張魯便派他的弟弟率軍去抵抗曹操。
結果,張魯的弟弟很快就被曹操擊敗,而因為張魯弟弟在前線大敗,所以整個漢中利益集團,就再也沒有人敢高呼第一種方案。換而言之,沒有人敢高呼繼續抵抗曹操了。在這種背景下,以張魯為代表的漢中利益集團,也就只有投降曹操這一種選擇了。
問題是,如何投降曹操也是個技術活?因為,張魯即便要投降曹操,也不能現在就立馬投降。因為,他前腳剛被曹操痛扁一頓,後腳馬上就去投降曹操,曹操肯定不會重視。
所以張魯的手下就勸諫張魯,我們不如退到某個地方,繼續堅守。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得讓曹操知道,如果我們和他對抗到底,他將很難奪取漢中的。這時我們再投降曹操,曹操才會重視我們。
於是,張魯就帶人跑到了巴中,隨後經過兩三個月的時間反覆磋商,張魯才正式投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