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大丈夫死於非命 劉備孔明才是幕後元兇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飛:大丈夫死於非命 劉備孔明才是幕後元兇

根據古籍記載,張飛是被其帳下的張達、范強所殺。但是你們知道嗎?實際上,張飛遇刺除了有「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的內因,還有缺點被人故意放縱的外因。下屬范強、張達近身操刀的真正緣由,是因為上司劉備和諸葛亮的長期運作,遠程攻心。

張飛,字益德,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深入人心。

根據《三國誌 蜀書 張飛傳》記載,「公元221年,蜀漢伐吳前,張飛在閬中被部將張達、范強殺死。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其 實原因就是張飛性子太急,行軍時,總是不停的催促戰士們,其中有2個戰士頂撞了幾句(就是張達和范強),他倆就被張飛打個半死。所以他們就對張飛恨之入 骨,但又怕張飛會殺掉他們,所以他倆趁張飛在午睡的時候,就用匕首殺掉他,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死了。而張達和范強又恰恰把張飛的首級送給了吳國,弄的劉備以 為是吳國指使的,就不顧吳國的求和,決定親自討伐吳國。這是正史的記載,而《三國演義》為了迎合擁劉反曹的觀念,對張飛的死做了隱諱處理。

其實,當初桃園結義,劉備和關羽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劉備想要做中興皇帝,而關羽仍想匡復東漢,所以他倆有著明顯的政治分歧,所以屢遭失敗。而張飛又不同於他倆,他結義、參軍純粹是出於「大丈夫應與國出力」的熱血與豪情,所以他沒有什麼政治立場,先佐漢,後忠劉。

但 是張飛還是想的太過簡單,以為自己的子孫會永遠甘居人下,永遠忠於劉姓。可不知劉備的另一才華是擅於借力,他當初結義是為了借力關羽和張飛幫助自己起飛, 如今成功在望,他又要借力剪除兩扇沉重的翅膀並獲得兩重孝。那如何剷除這兩扇翅膀呢?找諸葛亮啊!第一,諸葛亮也早有殺羽初飛的想法,兩人志同道合!第 二,諸葛亮擅長心理戰和遠程攻擊,做事乾淨利落。第三,諸葛亮精通各種神鬼之道,能將自己的陰謀化為上天的旨意,所以沒有人會懷疑,他殺龐統時就是這麼做的。

諸葛亮果然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只對著張飛的偏才的性格缺點溫柔擊打幾下,就讓他死於非命了。

諸葛亮告訴我們,若想成全一個人,就幫助他發揮專長。若想毀滅一個人,就膨脹他的偏才。而偏才往往由後天的慾望驅動,一旦放縱,就會讓人自我陶醉,走火入魔,暴露出缺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就是「欲使其亡,先使其狂;欲使其狂,先使其盲」的道理。

實 際上,在害張飛的整個過程中,劉備不僅是旁觀者、縱容者,其實還是個積極的合作者、操刀者。譬如,雖然他不贊同孔明送酒給瓦口隘的張飛,以免他貪杯誤事, 但是又不去阻止,也沒讓魏延捎去半句少飲的囑托。一揚一抑,後果可想而知。

  一旦喝醉,又怎麼能及時控制自己的行為呢?表面上,他在伐吳之前,初開金口囑咐 張飛:「朕素知卿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實際做法卻是:稱帝三年間絕口不提報仇之事,讓張飛不知所 從,終日借酒澆愁;在某一天突然下詔,發兵東吳,「剋日興師」,讓長年被酒傷身、意志消沉的張飛急火攻心。劉備明知張飛酒後鞭撻士卒,又不及早勸張飛慢慢 戒酒,更不設法隔離他身邊危險的士卒,這都是劉備有義務有能力做到的。可見,劉備為讓劉禪順利繼位並保持劉家天下的純正血統而選擇過河拆橋,清除異姓兄弟關羽、張飛。

我們都知道想要統一天下非常困難,需要兄弟同舟共濟,患難與共。但劉備卻自私自利,終究上了一條稱孤道寡的路,也是一條孤獨求敗的道路。後人誰想的到豪俠張飛也會遭到劉備的算計。為什麼世上的大哥都如此不厚道!如果都這樣,誰還會對你赤膽忠心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