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不是素無野心嗎?後來為什麼還想稱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魯不是素無野心嗎?後來為什麼還想稱王?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張魯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時代,張魯於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被劉焉任命督義司馬,與張修去攻打漢中太守蘇固。後來,張修殺死蘇固,張魯又殺死張修,奪了張修的兵馬。張魯因此佔據漢中,2年後劉焉病逝,繼任益州牧的是劉璋,張魯很快就與劉璋鬧翻。從此,張魯脫離益州自立,割據漢中,成為一方諸侯。

張魯雖割據一方,但野心並不大,與爭奪天下相比,張魯更熱心於他的副業——發展五斗米教,或者說把五斗米教發揚光大是他的人生目標,當一方諸侯才是他的副業。張魯繼承父位,成為五斗米教的首領,在漢中地區一直在發展五斗米教教徒,並希望把漢中打造成為政教合一的政權。

按理來講,張魯的野心並不大,應該是淡泊名利。然而有一天,在漢中有人在地裡挖出一塊玉印,並獻於張魯。這時,張魯手下的將領就想尊張魯為漢寧王。張魯心動了,他是迷信之人,這可是吉兆,他相信這是上天給他的提示,讓他成就霸業,他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

張魯身邊的功曹閻圃勸諫張魯:「漢川有超過十萬戶,財富殷實,地勢險固;可匡扶天子,成為齊桓公、晉文公之流,最差也是竇融之類的人。希望您暫且不稱王,不要先招來禍患。」張魯總算是沒被燒壞腦子,聽從了閻圃的意見。

如果張魯聽從手下將領的慫恿,真的對外稱王,那張魯真的會像閻圃說的那樣招來禍患,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1.張魯僅據漢中一地,實力太弱。漢中有十餘萬戶,人口估算三五十萬人左右,兵力不可能超過10萬,雖然張魯得巴夷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樸胡、袁約等人的支持,但總體實力太弱,不足以爭天下。

2.張魯的軍事實力較弱。張魯以一郡之地抵抗益州劉璋並不處於下風,但也沒佔多大便宜,漢中地勢險要,以張魯的軍事實力,再依靠漢中地勢,勉強能夠在各割據勢力面前自保,並沒有進攻的實力。如果遇到曹操、劉備這樣的軍事強大的勢力,張魯不堪一擊。張魯手下也並沒有軍事能力較強的將領,都是一些二流的將領,雖然打敗過劉璋,但都是以險要地勢拒劉璋。

3.張魯將喪失大義。雖然朝廷名存實亡,各諸侯並不會太在意朝廷,但至少在表面上會尊重朝廷。張魯擅自稱王,實是大逆不道,肯定會喪失大義,名譽盡毀。

4.槍打出頭鳥,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三國時代,天下大亂,各諸侯猶如一鍋粥,哪個諸侯一旦稱王稱帝,必定喪失大義,引起其他諸侯的猜忌,進而遭到攻擊。一旦張魯稱王,劉璋與張魯仇怨較深,定會尋求支援,與張魯大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都沒有稱王,卻被張魯率先稱王,曹操必須站出來表態,即號召群雄共擊張魯。曹操最穩妥的做法是以朝廷的名義調西涼各諸侯討伐張魯。張魯沒有強大的軍力作為後盾,以張魯的實力肯定是無法抵禦,最終只能敗亡。

張魯一旦稱王,國內各勢力之間的戰爭可能會得到暫時的緩解,局勢就會變得很微妙。但不管怎麼樣,對張魯都是很不利的。古人對於一些有預見性的徵兆是非常看重的,甚至達到瘋狂的地步,稍有奇異之事,就認為這是上天的安排。張魯本就沒有太大野心,卻因為一塊小小的玉印,心中起了波瀾,潛伏在心裡的那股野望再也抑制不住。張魯身邊的閻圃這樣的謀士參謀,是他的幸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