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三國時期的軍師級謀士參謀,大家肯定首先想到諸葛亮,如果要問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參謀是誰,大家肯定認為非諸葛亮莫屬。大家之所以這樣認為,只因為《三國演義》太過於家喻戶曉,以至於諸葛亮就像神一樣的存在。可蠻荒君要告訴大家:小說總歸是小說,不是真實的歷史,劉備手下能稱得上第一謀士參謀的只有他:法正,法孝直。《三國誌》作者陳壽說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就連諸葛亮也歎服法正的智慧謀略。
我們都知道,劉備當年為報關羽被殺之仇率軍伐吳,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從此蜀國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對於這件事,諸葛亮是這樣說的: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這句話變成大白話就是:「法孝直如果還活著的話,肯定能制止主公伐吳,就算不能制止主公伐吳,也絕對不會導致這樣的失敗!」看懂了吧,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就是諸葛亮不僅不能制止劉備伐吳,而且也阻止不了軍事上的失敗。這可是史書明白無誤的記載的諸葛亮的原話,諸葛亮很清楚自己與法正比,在劉備面前說話的份量上,以及在軍事謀劃上是不如法正的。那法正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能夠讓諸葛亮作出這樣的評價呢?
總結說來,法正前後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劉備入蜀並打敗劉璋奪得西蜀,劉備得以實現割據一方;第二件事就是幫助劉備從曹軍手上奪得漢中,劉備得以進位漢中王。
法正出場的第一齣好戲就是夥同張松獻巴蜀,有人會納悶了:劉備取巴蜀不是諸葛亮早就預謀計劃好的嗎?但我必須提醒大家,諸葛亮的隆中對只是一個戰略構想,將這個構想實施起來卻是另外一件事了,所以當法正向劉備獻計取巴蜀的時候,劉備深以為然,留諸葛亮鎮守荊州,率龐統法正入川,這個細節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帶了法正和龐統入川,而留諸葛亮留守荊州,看到這個想到了什麼?與當年劉邦出川,把蕭何留在了大後方,自己帶著陳平張良出來跟項羽干仗何其相似?劉備向來以知人善任著稱,對待這樣的事情不可能隨便安排,劉備很清楚,入川是要跟劉璋進行死磕的,跟在自己身邊的人一定要擅長軍事鬥爭並隨時在兩軍對壘的時候出主意,顯然在他心裡,清楚諸葛亮主政後方支援前線沒有問題,但如果是讓諸葛亮在身邊決勝沙場,顯然沒有法正靠譜,在這裡大家肯定奇怪為什麼不提龐統,我只能怪他死得太早,還沒有幹出實績就一命嗚呼了,在此就不做評論和比較了。
那麼在與劉璋鬥爭過程中法正的表現怎樣呢?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有人給劉璋出主意,讓劉璋堅壁清野,閉門不出,劉備堅持不了多久肯定就打道回府了。劉備一聽這個消息,頓時就慌了,趕緊去問法正怎麼辦,法正說:「終不能用,無可憂也」。一句話就讓劉備吃了定心丸,結果也確實如法正所說的那樣,劉璋根本沒有採納這個建議。從這件小事也足以看得出法正的料事如神了。
法正真正的智略不僅是在與兩軍對壘的時候,更在於謀劃未然決勝千里之外。當劉備剛拿下成都才過了幾天安穩日子,法正就主動向劉備建議進攻漢中,要知道那時候的漢中已經被曹操拿下了,並且已經有夏侯淵、張郃這兩位曹操手下得力干將鎮守,應該來說曹操對他們是放心的,但即便如此,卻依然被法正看出了破綻。法正向劉備分析了利弊,認為機會難得,劉備多聰明的人啦,自己沒那本事,但看人的本事可是准的很,對法正的計策大加zan賞,於是率領諸將進兵漢中。在爭奪漢中的過程中,法正又一次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在與夏侯淵的對壘中,他把握進攻時機,大破曹軍,連夏侯淵這樣的猛將也遭到陣斬,使得劉備順利的拿下了漢中,這個勝利,可以說是劉備在與曹操整個鬥爭生涯中的唯一一次完勝,對於劉備取得這樣的勝利,曹操是這樣評價的:「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以曹操的聰明才智,他猜到劉備沒有這個智慧和能力,肯定是有人教他這麼做的,而這個教他的人就是法正。曹操能猜到的事情,劉備能不知道?所以法正被劉備任命為謀主,深得劉備的信任和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