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參謀,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謚號為靖侯。
《三國演義》裡龐統是個悲劇的人物。論能力,他與諸葛亮齊名;論操守,同樣也是難分伯仲。但是為什麼諸葛亮聲鳴四海,功成名就,留下來千古佳話。而龐統則命途多舛,最終命隕落鳳坡,曇花一現的出現在歷史長河裡。也許這並不是一句天妒英才可以解釋的吧。
小說裡寫道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說道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二人差別究竟有何差別?劉備得到二人,為何沒有安天下?
話說《三國演義》裡有四位關係不一般的謀士參謀,徐庶,程昱,諸葛亮,龐統。他們不但都與司馬徽相交,而且他們關係還不錯。他們四人出場時間有異,但是四人取得的成就大大不同。程昱取東阿,徐庶取樊城,諸葛亮取荊州,龐統取西川。為什麼程,諸葛二人的成就要大於徐,龐二人呢?
因為四人所用的謀略和智慧不同,方向自然也不同。我們重點談龐統和諸葛亮。話說龐統當初完全是效忠於劉備的,他去東吳的目的就是為了曲線救劉。所以赤壁大戰之後他直接去投靠劉備了。為了不難為劉備,他決定從基層做起,果然枺陽之事他征服了劉備,得到了劉備的器重。孔明也不得不承認龐統比自己厲害。
然而諸葛亮也是有私心的。他既然幫助劉備奪取荊州,那麼奪取西川也勢在必行。他也在糾結如何幫助劉備奪取劉璋的地盤,於是他去東吳之機去請龐統。於是二人同時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一個守荊州,另一個陪他去西川。龐統也是個有能力的人,他即說服了劉備,又使用一批將領達到了西川突圍。然而這時候孔明向龐統發出了一封信。二人針鋒相對,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然而二人的分歧讓劉備狐疑不定,他不想二人鬧不和,於是他想退回荊州。關鍵時刻龐統一番說辭讓劉備下定了決心,然後不久落鳳坡下,龐統中箭身亡。龐統死去使得孔明不得不遠赴西川,留下關羽留守荊州。也為後來關羽覆滅埋下了伏筆。
英雄所見略同,孔明認識到龐統的寬闊胸懷,只見他剛剛擦乾眼淚就開足馬力進川,調走張飛和趙雲,只留關羽一人守荊州,從關羽開始打斷劉備的兄弟鏈。諸葛亮最終不但沒有辜負龐統的期望,滅掉了劉璋,在西川實施了較劉漢「仁」政先進的「儒法混」新政。
諸多謀士參謀,從郭嘉到程昱,從徐庶到諸葛亮,到龐統,特長和價值觀或許各有差別,但都是清一色的好男兒——不退縮、不逞強,只求生命無怨無悔、縱情燃燒!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疑惑,劉備得了一龍一鳳怎麼仍舊沒安天下?原來他只摸到了鳳毛龍角,從來就沒有真正得到過他們。惟有司馬昭具備乘龍駕鳳的能力,還記得鄧艾結結巴巴說的「鳳兮鳳兮,故是一鳳」嗎?還記得鍾會在定軍山感應諸葛亮顯聖嗎?此即指明鄧艾是龐統式的鳳,鍾會是孔明式的龍,也同樣是一忠一逆。誠所謂龍鳳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二人不分伯仲,孰優孰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龐統與諸葛亮的評價
龐統自評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諸葛亮評價龐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