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分別執掌一方疆土,各不相讓。當時曹操成立魏國,自封為魏王,孫權建立吳國,自稱吳王,而劉備建立蜀國後,按道理不也應該自稱為蜀王麼?為什麼劉備的稱號卻是漢中王呢?事實上,這其中還有不少說頭呢!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縱觀我國上下數千年歷史,大家是否發現,無論是哪個朝代,起國號都非常講究,大都是以先秦時期的各諸侯國名字為考據的。例如曹操所掌握的都是戰國時期的魏國舊地,因此曹操便取國號為魏,同時這些地區也大都是在中原一帶,頗有問鼎中原的意思在裡頭。而孫權取國號為東吳的理由也在於此,他所在的根據地也大都是春秋時期諸侯國中吳國的版塊。相比之下,劉備的蜀國也是同樣的光景,不過在取國號時,劉備心裡的彎彎繞繞可就多了起來。
首先,無論時局如何,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不想稱霸中原的王即便稱王了也是個被宰割的命。在取國號這回事兒上,不管領地在哪裡(當然中原的領地大多在曹操手裡),首先要有個往中原地方靠的士氣與綵頭。劉備的蜀國佔據的漢中巴蜀之地位於南方過於邊遠,若取名蜀王豈不是意味著偏安一隅?未免太沒有士氣了!因此劉備首先摒棄了蜀王這一稱謂。
那麼,取個什麼名字好呢?既然不能參考一貫的做法,劉備便想著往漢室先帝們的淵源靠一靠。當年劉邦沒有稱帝時,項羽就恰好把他分派到了蜀地,賜號為漢中王,當然最後劉邦也是坐上了帝位。漢中王——首先從字表上看就頗有正統的意味,是大漢的主宰。再加上劉邦的這一層典故,劉備毫不猶豫就給自己冠上了漢中王這個稱號。
當時的漢室當然也還有一個名正言順的漢獻帝劉協,不過也已經是個廢帝了。雖然劉備打的是漢室血脈的旗子,他可沒有真正想過要匡扶漢室。從這一點來看,劉備與曹操兩個人分不出個好賴。並且劉備自稱的漢室血統也不過是個喊著響亮的空頭口號,真要說起來,劉備這一支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被貶為了庶民,到了劉備手上,那點幾十上百年前的血緣牽扯怕是也早已稀釋成水,只能糊弄糊弄嘴上好聽罷了。
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實則與漢室關係不大。儘管最後劉備未能完成自己一統天下的志向,大業未半身先死,不過想來在建立新國時,他心中還是有非常強烈的一展宏圖的偉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