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劉備為什麼得不到漢臣支持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曹丕登基改朝換代後,劉備馬上稱帝建立蜀漢,劉備此番舉動也是為了替漢朝續命。不過劉備建立蜀國似乎並沒有得到漢臣的支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蜀漢究竟算不算漢朝的延續?實際上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但從某種意義來說,劉備的確延續了「漢」的壽命,但劉備的身份又很難得到老一批漢臣的認可,所以才會陷入這樣的境地。劉備集團和漢臣實際上並沒有太大聯繫,劉備還做不到令天下漢臣歸心。
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篡位稱帝。自此以後,持續了三百多年的大漢王朝就此成為了歷史。身在蜀中的劉備得知此消息後,悲痛不能自已,日夜「痛哭哀嚎」。為了延續漢朝國祚,自立為漢中王的劉備在文武百官的「再三勸說」之下,終於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立國號為「漢」。
值得一提的是,劉備延續國祚的心願終究沒有達成。因為歷代史學家都稱劉備的政權為「蜀漢」或者是「劉蜀」,而且漢王朝的壽命,也確實止步在公元221年。不僅如此,即便劉備在稱帝之後,也不見一個漢臣前來投靠。按理來說,曹丕篡漢之舉,足以讓不少漢室老臣為之痛恨。而在曹魏集團開始掌權期間,世家叛亂曹氏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就連一向膽大包天的曹操,也始終沒有邁出最後的稱帝之路。可見曹魏集團統治下,仍然有不少漢臣是忠於劉氏的。
因而不難推測,劉備這邊在成都一稱帝,應該會有一批臣子在各地響應他的號召。畢竟在名義上面,劉備也算是完成了漢朝的延續。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從相關史料來看,劉備此舉並沒有讓天下漢臣歸心,這又是為什麼呢?按照筆者觀點,可能有這麼幾條原因,讓劉備寒了漢臣之心。
首先,劉備已經不再容許臣子忤逆自己了。在他稱帝之時,有兩個人表示過明確反對,但他們的結局卻令人心驚。先來看頗有份量的名士劉巴。他不僅為劉備平定蜀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還幫助劉備籌措到了足夠的軍費,可謂是功勳卓著了。據《三國誌 劉巴傳》記載,當劉巴明確表示過反對劉備稱帝的念頭,他便受到了後者的排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而另外一個主薄雍茂,則更加倒霉了。據《三國誌 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曰:「是時中夏人情未一,聞備在蜀,四方延頸。而備銳意欲即真,巴以為如此示天下不廣,且欲緩之。與主簿雍茂諫備,備以他事殺茂,由是遠人不復至矣。」或許在劉備看來,雍茂只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但恰恰是沒什麼影響力的雍茂,他的不幸遭遇,卻給蜀漢政權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不少漢臣原本打算投效劉備,但是雍茂的遭遇卻讓他們寒了心,於是「遠人不復矣」。
劉備在稱帝之後,確實有些膨脹和自大了。面對實力強勁的東吳,他所帶的兵力竟然只有四五萬左右,甚至比不上東吳參戰的六萬人馬。而且在開戰之前,趙雲秦宓等人曾明確表示反對。但是劉備再次向世人證明了,忤逆自己的下場——趙雲留守江州,秦宓下獄。
其次是劉備的「假仁假義」。據《三國誌 先主傳》記載:「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需要指出的是,歷史上的漢獻帝劉協是在公元234年去世的,比劉備還晚了十餘年。而劉備在曹丕稱帝之後,便直接向世人宣稱漢獻帝已經遇害,而自己稱帝是為了剷除漢賊曹丕。漢獻帝劉協「被死亡」的消息傳到洛陽以後,很多忠於漢室的臣子也算是看透了劉備的心思。在他們眼中,劉備此舉又和曹丕有什麼分別呢?
不僅如此,劉備之後的舉動也讓人心寒。因為他口口聲聲說曹丕是漢賊,可他為了重新奪回自己的根據地荊州,反而藉著關羽遇害的幌子前去伐吳。劉備此舉,已經將自己的野心展現給了世人眼前。所謂蜀漢,也不過是劉備一個人的蜀漢罷了。
說完劉備的兩點錯誤,不妨再從漢臣的角度考慮一下。首先,劉備創立的蜀漢集團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了。因為自古以來,無論是劉邦固守漢中,還是劉秀雄踞河內,他們最終還是要將經濟重心移動到中原地區,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但劉備一方偏安一隅,在建立起蜀漢之後,竟然不在第一時間內驅逐曹魏,反而為了自己的利益進攻東吳。劉備此舉,也難免讓天下漢臣為之腹誹。
其次,良禽擇木而棲。上面已經提到過,在不少漢臣眼中,劉備其實和曹丕沒什麼兩樣,都是篡位之舉。既然漢室已經無法挽回,那麼為何不去尋找一個強大的靠山呢?事實證明,如果劉備不強行發動夷陵之戰,他還是有實力和曹魏集團掰腕子的。但是夷陵之戰的慘敗,讓蜀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在了勉強自保的地位。試問這樣的蜀漢集團,又如何能吸引漢臣前往投效?
除此之外,不少世家的利益也和曹魏集團緊緊綁在了一起。因而不少漢臣對曹魏集團的心理,是有些複雜的。比如曹操手下的謀臣之首荀彧,他寧願選擇了自盡的方式,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心血和家族毀於一旦。種種條件之下,劉備即便是以漢為國號,他也很難再吸引到漢臣前來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