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陳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三國誌·關張馬黃趙傳》的主要內容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的生平。在趙雲傳的後半部分,有一段話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陳壽表示,早些年間劉備只給了法正謚號。劉禪時期,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承擔國家重大責任,因此他們三個人有謚號。陳祗受到劉禪寵愛,也有謚號。夏侯霸從魏國歸入國家,也獲得了謚號。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趙雲等人,分別在景耀三年和景耀四年受到追諡,當時蜀漢人民對此也很認同。
從上一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蜀漢開國以來,大臣去世獲得追諡的有「法正、諸葛亮、蔣琬、費禕、陳祗、夏侯霸、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和趙雲」共十二人。筆者再分享一個信息點,陳祗去世後被劉禪追諡為「忠侯」。我們知道,「忠侯」這個謚號可以說是一個很高的評價,這個人到底做了什麼,有什麼「功績」?
陳祗字奉宗,是汝南人。要說他的起家史,我們要提到他的舅老爺,也就是蜀漢重臣許靖。陳祗很小就失去了雙親,一直在許靖家中長大。陳祗成年之後,憑藉著自身能力和親戚關係,馬上被安排工作。在工作中,陳祗體現出莊重嚴厲,多才多藝等特點。這一情況不久後被費禕發現並安排他接替董允做內侍的工作。
沒過多久,侍中董允去世,陳祗被安排接任侍中的職務。呂乂去世後,陳祗又去擔任侍中守尚書令的相關工作,還加封鎮軍將軍。陳祗為何如此順風順水?這是因為他在擔任內侍的職務時,深受劉禪的寵愛,在陳祗事業上升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劉禪的寵臣。陳祗是一個善於討好劉禪的人,他常常和黃皓互為表裡,他也成功為黃皓之後干預政事打下堅實基礎。
在一定時間內,時任大將軍的姜維常年在外,疏於朝內走動。而陳祗卻坐穩「中樞」,直接對劉禪負責,和宦官打成一片。雖然姜維官職比陳祗高,發言權卻遠遠不及陳祗。延熙二十年,譙周極力反對姜維對魏國頻繁北伐,找機會在朝中向劉禪上表請求暫停北伐事宜,但陳祗卻突然跳出來強烈反對,甚至和滿腹經綸的譙周展開激烈辯論。譙周明知劉禪一定會偏袒陳祗,索性回家寫了一份《仇國論》,卻不小心出名了。
這篇《仇國論》,在當時成為益州「本土派」和所謂「蜀外集團」新一輪矛盾的導火索,在後來,被所謂正統儒家批判為「為投降主義鳴鑼開道,喪失了民族氣節」。
自從陳祗日受寵愛之時,他還常常對已故的董允多加詆毀。這讓劉禪對去世的董允咬牙切齒,陳祗利用這個機會,在職位中幾乎為所欲為,黃皓也在此間抱緊了劉禪和陳祗的大腿。
這樣一位寵臣,於景耀元年永遠地離開了劉禪。劉禪為陳祗的死感到極度痛惜,甚至痛哭流涕。劉禪下詔將陳祗從頭到尾誇了一頓,並追諡其為「忠侯」。還將他的長子陳粲封爵為關內侯,其次子為黃門侍郎。
陳祗去世後,黃皓從黃門令升為中常侍、奉車都尉,開始作威作福,成為蜀漢滅亡的助推劑。鄧艾攻破成都後,聽聞黃皓為人奸險,就將他收押準備處死。最終黃皓賄賂了鄧艾左右身邊的人,竟然免於一死。
一位被追諡為「忠侯」,一位免於一死,看來千里昭彰也並非報應循環。